“蝴蝶微微煽动了一下翅膀,或许就能引发一场中国电力界的巨大风暴”。或许目前的中国电力行业,就是这么一个能孕育出巨大风暴的行业。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新任董事长刘振亚的走马上任,外界呼吁已久的国家电网改革或将胎死腹中。可以说,国家电网输配一体化能否顺利完成,已经成为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关键。
作为国家电网的灵魂人物,刘振亚的去向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因为,刘振亚针对业内争论电力体制改革下一步是否应推进输电和配电业务分开、电网与调度分开。而他本人也一直呼吁,中国现行的输配一体化和电网调度一体化符合国情,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电力系统瓦解和大面积停电风险,实施输配电网结构分拆反会带来效率损失。
显然,刘振亚此前的观点与国内日益呼吁的改革背道而驰,而是继续走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可再生能源基地集约化等“大而全”的路线。但是,众所周知,有关中国电力化改革的脉络,管理部门一直就有过深入地探讨。2002年2月,正是那年,国内第一次提出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5号文件”,在那个纲领性文件中,政府相关部门提出,要对国内电力工业实施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电力体制改革。
其总体目标就是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不得不说,此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全面进入了市场化改革的新时代。而根据改革方案,国家电力公司也进行了一系列地拆分和重组,组建了以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和四大电力辅业集团公司在内的几家中国电力相关企业。
而后,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执行。特别是自2004年伊始,业内分两次启动了市场化的煤电联动。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煤电联动”的开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让电力体制改革得以顺利推进,但由于电力体制内的矛盾、积弊复杂,电价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导致“煤电联动”几度试水几度搁浅。
而“煤电联动”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国内电力体制改革停滞,五大发电企业持续亏损,并最终引发了电企生产积极性不高、国内多省出现的大面积电荒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面对复杂形势,这就需要我们从发电、上网、输配、销售的电力产业链的各各环节找答案,找准突破点。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几经分析,想到了在部分电力供需较为宽松的地区,开展竞价上网试点。而所谓的电力竞价上网,实际上就是各个发电厂根据自己的生产成本向国家电网公司自行申报上网电价,然后由电网公司根据报价,有选择性地预购发电量,报价高的发电厂就会失去发电计划。
可以说,电力竞价主观愿望是好的,有利于打破电厂和电网的垄断性优势,扩大中小电企和电力用户的利益。但实际上,竞价上网只是强化了本就巨亏的发电厂竞争。而且,2004年在东北、华北曾搞过试点都失败了。竞价电厂都属于国企,国企一方面竞价没有底线,价格再低也能竞买,因为即使亏损也是亏国家不亏个人,再次,都是国家电厂,某一家竞价成功上网,未竞成的电厂怎么活?国家也不会让它们破产死掉。最后,只能是恶性循环,互相牵制,让电网坐收渔翁。
这就产生了,电力最终的改革方向之争。很明显,在五大发电企业都持续亏损的情况下,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却有533亿元的净盈利。显然,国内电力企业最终的改革重点应该在放在电网垄断。目前国家电力输配,仅是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家垄断。与多元竞争的发电环节及由国际化定价的电煤相比,明显竞争不充分、投入产出效率低下而显著落后。目前在电力交易中,电网企业独买独卖,交易格局明显失衡,这种交易模式,构成了对其他市场主体的不公平竞争格局,而且信息不透明限制了外界对于电网企业的监督与管制,最终不利于电网环节的效率提高。
“电改”如想解决当下困境,就必须要像国内互联网上网价格一样,通过价格竞争来实现。对此,国家完全可以用行政手段,限制国家电网的独家垄断权,让其只享有国家规定的价格加成,而把电网的输配销售出售给别的一些公司,以促进效率的提高和降低运营成本。归根结底要破除垄断,让电网间的企业实行价格的彼此竞争,以达到彼此间的均势和平衡。不论如何,目前国内电价改革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国内电价将影响和关系到全国的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需要国内各方面的智慧破除万难,也更需要坚定不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