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主页 | 随便看看
98

中国能源北京电力设备总厂

大型电站辅机设备、特高压电网装备、备品配件与检修服务、电...

产品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王先生
  • 电话:010-69372305
  • 邮件:bpeg@bpeg.cn
  • 传真:010-69352288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推行国际业务优先 打造跨国企业集团
新闻中心
推行国际业务优先 打造跨国企业集团
发布时间:2014-08-12        浏览次数:2095        返回列表
 中国能建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奋勇争先的精神,优先发展国际业务,实现由工程承包向跨国经营、由跨国经营向跨国企业集团转变,构筑起全球化格局,彰显了“世界能源,中国能建”品牌形象,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树立了典范。目前,中国能建国际业务触角已延伸到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和欧洲。2011年至今,中国能建国际签约额年均增长率超过30% ,利润和产值增长率均在20%以上,国际市场不断得到巩固和拓展,为站稳世界500强地位筑牢坚实基础。

走出国门辟新篇

中国能建朝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公司”的发展目标迈出了稳健步伐,在“走出去”开拓国际业务的进程中,主力军地位不断凸显。

国际市场布局日趋完整。目前,中国能建已在65个国家设立了145个以市场开发为主的境外分支机构,国际业务遍布亚、非、美、欧、大洋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水电、火电、电网、新能源、水利、交通、房建、市政、港航和供排水等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国际在建工程项目超过700个,基本覆盖全球主要建筑市场,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国际市场布局。

亚洲、非洲成为最主要的海外市场。项目合同额连续超过签约总数的50%以上。特别是2014年上半年,中国能建国际业务新签合同同比增长5.39%,其中非洲地区的签约额占到中国能建国际签约的“半壁江山”,亚洲、非洲签约项目数占据整个国际业务项目数量的74.34%,成为中国能建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阵地。

电力市场继续巩固。中国能建国际业务电力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非电”项目协调发展。2013年,中国能建国际业务电力项目签约占我国企业国际电力项目签约的38.5%,其中水电项目签约在我国企业同类项目签约中占比达65%,火电、电网、新能源项目签约占21%,国际业务中电力市场的影响力快速提升。同时“非电”项目得到进一步拓展,在亚、非、大洋洲等公路、房建、供水、市政建设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新兴市场取得突破。中国能建与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陆续签约了几个大型水电和输变电项目,使来自南美洲的合同份额大幅增长。此外,中国能建在中东欧地区也不断取得市场突破,陆续签约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匈牙利的电力总包项目,与波黑等多个国家签署电力和能源建设合作协议,并收购了立陶宛ETI公司90%以上的股权,占据了立陶宛电网业务5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中国能建努力把中国标准带进亚非美欧大洋洲,承担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项重大工程勘测设计,走出了一条拓展国际业务的宽阔道路。

随着国际业务的不断拓展,中国能建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所属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已连续11年进入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全球150强设计商”和“国际225强设计商”行列,排名分别位于第43位和第97位。所属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在“最大250家全球承包商”、“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排名中分别位于第42位和第56位。

把握机遇领潮流

7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完成了对拉美四国的访问,提出加强金砖国家同南美两大市场对接和亚太经济合作,签署了多项经贸合作协议,开启了新的“中拉时间”。中阿两国元首还共同见证了由中国能建承建的阿根廷最大工程项目——圣克鲁斯河水电站项目融资协议签字仪式。中拉不断加强的经贸及投融资合作为中国能建拓展拉美市场带来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非合作进一步加强,李克强总理5月份访非期间提出中国将加大对非投资力度,进行涵盖众多领域的经贸合作,以打造中非合作的“升级版”;中俄合作的规模和层次取得新突破,继5月份签订价值约4000亿美元的世纪能源大单之后,双方 6月底在哈尔滨成功举办了首届中俄博览会,为两国企业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中俄合作领域从经贸、投资等传统领域深入到以核能、航空、航天、信息、造船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等新领域。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逐步实施,中国同亚非欧国家的经济联系将日益紧密,通过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深化城市、港口、口岸、产业园区的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中国能建将牢牢把握国际市场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开拓国际高端市场,对接“一带一路”、“渝新欧”等战略,进一步寻求全球合作;进一步加强政企、银企、企业之间合作,尝试以EPC、BOT、PPP、BT等新模式,向技术导向型工程公司转型,向服务一体化和产业链高端发展;努力实现高层次、可持续“走出去”,为我国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