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朝鲜日报》7月6日报道,韩国内企业为了顺应全球“碳中和”大势煞费苦心,但不考虑实际情况的“激进转型”给企业造成负担。尤其韩国因为地理及环境因素,可再生能源成本高昂,且政府实施“去核电”政策导致电价高企,韩国的“碳中和”实现条件与竞争对手相比十分不利。
韩最大企业三星电子迄未能制定“碳中和”路线图
去年7月,苹果提出2030年实现碳中和,并要求合作伙伴步调一致,目前已有17个国家的71个苹果合作伙伴公司表示参与苹果碳中和计划,包括台积电、富士康、3M以及韩国的SK海力士、首尔半导体等公司,但是苹果半导体及显示屏供应商、韩国最大企业三星电子却并未参与。三星电子有关负责人表示,无法制定出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具体路线图。去年三星电子年度总用电量为2.2916 GWh,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力占比仅17.6%。业界表示,现代、SK、LG、浦项和NAVER等大企业虽为落实韩政府2050年“碳中和”目标,宣布于2030—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实际情况与三星电子相差无几,实现“碳中和”的能力与雄心存在落差。一名大企业高管表示,其他大企业也拿不出具体计划,大家都是先表个决心,具体推动方案要现在开始着手研究。
“滚雪球”式不断增长的碳中和成本
韩国碳排放权价格自2015年交易伊始的8000韩元/吨增长至如今的15000韩元/吨,近乎翻倍。今后随着碳排放权购买需求增加,交易价格将继续大幅增长。去年韩国前30大上市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负债为7092亿韩元(约合6.3亿美元);截至去年底,起亚汽车、三星电子的二氧化碳排放累计负债分别为1520亿韩元(约合1.3亿美元)和318亿韩元(约合2809.7万美元)。并非只有制造业企业需要承担不断增加的碳排放权成本,设有数据中心的互联网企业也会因能源消费量大加重碳排放成本负担。NAVER正在世宗市建设第二个数据中心,截至2030年,因该数据中心碳排放增加的碳排放权购买成本将达1.3万亿韩元(约合11.5亿美元)。
SK创新的仁川石化工厂曾为减少碳排放,于2012年将精炼设备燃料自柴油换为天然气及附产氢,但最近正在讨论将设备动力换为电力,这会导致生产工序无法实现零排放,SK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节能减排,中长期投入的设备更新费用就要数千亿韩元。现代制铁拟为减少碳排放配备碳捕获装置,预计花费3500亿韩元(约合3.1亿美元),现代制铁有关负责人表示,若要实现2050年碳中和,那制铁工厂的全部利润都难以平衡碳排放权和环保设备购买成本。如此一来,最终导致的结果或是企业倾向于花钱购买“绿色溢价”(向韩国电力公社每月缴纳费用,即可获得可再生能源使用认证证明,该项资金将被用于韩国能源公团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花钱买到 “100%可再生能源企业”头衔,无关于使用何种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