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凌海模式”也是中国电力改革的一面镜子-国内市场要闻-市场新闻-变压器市场网
| 手机版       您好,欢迎来到变压器市场网!平台已覆盖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印度、南非、俄罗斯、加拿大等海外区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新闻 » 国内市场要闻 » 正文

(2)“凌海模式”也是中国电力改革的一面镜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16  来源:荆楚网  浏览次数:3729
分享到:
核心提示:“凌海模式”也是中国电力改革的一面镜子
        但是,在这些规范中并没有提及如何退出的机制以及惩罚机制等。即对于民营资本进入电力改革之后到底应该如何退出没有规定,对于走了弯路如何收拾也没有详细规定。这无疑就为“凌海模式”以及“魏桥模式”这样的民营资本进入之后的道路埋下隐患。因为只有进入没有退出的机制是有极大风险的,表面民营资本进入电力改革之后,没有了退路。所以说,如果真的要破解电力改革迷局,除了相关的规范外,必须加强对退出机制的约束规定。应该详细列举出在什么条件之下,民营资本必须退出,在什么条件之下还可以存在等等。这样的“退出机制”的详细化可以为民营资本打好预防针,避免其犹豫不决,解决好其进入电力改革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启示之三:电力改革必须有试错的勇气。对于“凌海模式”而言,从目前的情况看是失败的。但失败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试错的经验。因为当民营资本进入电力改革之后,是否会形成新的垄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因为如果民营资本的超速发展超过了国资的话,新的垄断又会形成,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仍旧是一个坏事。对于用电者来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希望电费的降低。但是,在这样初衷之下,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凌海模式”无疑又从一个当地的龙头企业的垄断地位获得新的资源优势,将企业引入,却又“关门杀猪”,如此以来,这样的过程对于电力体制的改革的震撼不小,错误也必须承担,更是需要整个社会付出必要的学费。

       同时,按照《电力法》的规定,只有发电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而输电、配电、售电均不允许;但与此同时,又规定“送入电网的电力、电量由供电营业机构统一经销”,且每个地区只能有一家供电企业经营,这就形成了理应自由竞争的售电环节的完全垄断。这种由行政法规维护着的垄断,违反了市场运行规律,带来的必然是管制失灵所引致的低效及不公。可以说,“凌海模式”就是一个以身试法发过程,采取了极端的方式,可谓欲速则不达。

        由此可见,“凌海模式”尽管困难重重甚至宣告失败,但是也为探索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在这些经验中“市场原则”、“制度先行”和“允许试错”成为电力改革今后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让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在渐进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那些曾经出现的经验模式,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是前车之鉴,值得从中汲取足够的养分。

电力改革要参透“凌海模式”正反两面

      辽宁凌海的电力改革,在起初作为一种大胆和创新的改革举措,能使地方当时的电价降下来,低于其他国有电网垄断模式下的电价,这在当时的确算的上一种进步之举,被称为“凌海模式”。然而,时至今天,原本先进带着荣誉感的创新举措,已经堕落成一种畸形经济体。
二十年前,凌海的电力改革,被视为创新之举,还得以推广,张占宇的名字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开始随着凌海电力的一跃而起,而名声大噪。二十年后的凌海,张占宇名字的分量,已经远远超越了公司的影响力。伴随着各种荣誉和政治头衔,这位昔日“凌海模式”的缔造者,在凌海当地已经成为举足轻重而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名利和地位,离不开当初满腔热血的创新变革,正是在其大胆、前卫的改革举措下,凌海电力实现了华丽转型。从国有电力机构,到所谓的民营电力改革,凌海的模式比起国有电力大一统的传统垄断,不能不说是一种破天荒的变革之举。在全国的电力系统还闭守江山的时候,凌海迈出的一小步已经走在电力改革的最前沿。

       二十年前是一种值得赞许的超越,二十年后却变成一种畸形的堕落。凌海迈出了国有电力改革的第一步,寄托了国有电力改革的希望,如果“凌海模式”能如当年迈出第一步时具备的那种探索和创新意识,并一直正能量的走到今天,凌海的成功必然能成为一种典范,或许可以探寻出国有电力改革的一条康庄大道来。然而,让人遗憾的地方就在此处,“凌海模式”从正面走向了反面,不仅没有成为国有电力改革的引导者,反而埋下了注定的败笔。

      如果说“凌海模式”成就了什么的话,无疑成就了一个人物,一个在今天凌海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就是当初“凌海模式”的缔造者张占宇。二十年前,张占宇的确算是一位走在时代发展前列的改革者,被寄予了破解电力垄断的厚望。二十年一个轮回,张占宇还是没能走出垄断的宿命,只是这种垄断在今天反而变得更加难以撼动。可想而知,国有企业垄断还算得上是一种国家体制内的特殊经济形式,而今天凌海的电力垄断已经成为一种个人权利垄断,与二十年前相比,这反而更为可怕。

       二十年前,即便是国有电力垄断,断然也不敢说断电就断电,即便是断电恐怕也要有一种制度和程序,也算是一种“公家行为”。而今天在凌海,说断电就断电,不服从就断电的权利已经从国有电力手中,落到了民营电力老板的手中,老板看谁不爽,或者哪家企业得罪了电力企业的老板,老板就用手中掌握的电力垄断权来制约打压你。不得已,有的工程项目自己买柴油发电机,有的项目因为与其存在竞争,同样被断断续续地断电,张氏父子凭借手握电力垄断的权利,登峰造极成就名与利。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今天的凌海反而成为民营电力老板私人手中打压别人的凶器。“凌海模式”终究没能担负起电力改革的重任,从当初的先进典范,到如今的反面例子发人深思,电力体制改革要继续下去,就必须参透“凌海模式”正反两面的差别。

 
 
关键词: 凌海模式 电力改革
 
[ 市场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市场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