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由《中国能源报》社举办的“2013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发布会暨全球新能源发展高峰论坛于11月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行业、企业界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新时期全球新能源行业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
人民日报社秘书长阎晓明:
困境中寻找“复苏”道路
当前,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各国能源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有统计显示,2012年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获得了总额达269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太阳能以1260亿美元的总规模成为投资规模最大的新能源产业,中国以651亿美元的总额位列全球第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一直受到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也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风电累计装机达到75吉瓦,位列全球第一;在光伏电池制造技术方面我国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光伏电池效率不断提高,晶硅组件效率达到15%以上,非晶硅组件效率超过了8%,多晶硅等上游材料的制约得到缓解,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光伏发电制造产业链,国内应用市场开始启动。201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4.8吉瓦,跃居全球前四。太阳能热利用日益普及,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使用总量超过2亿平方米,位居世界首位。除此之外,生物质能多元化发展,综合利用效率也显著提高。到2010年底各类生物质能发电装机总量为550万千瓦,沼气利用量达到140亿立方米,成型燃料的利用量为300万吨,各类生物能源利用量合计约2000万吨标煤。地热能和海洋能利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产业应用潜力较大。浅层地热能在建筑领域的开发利用快速发展,到2010年地源热泵供暖制冷建筑面积要达到1.4亿平方米,未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但新能源是新兴产业,还比较弱小,对政策和经济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去年受全球经济低迷、欧美双反和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影响,我国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产业的发展遭遇了困境,产业企业大幅亏损,经营十分困难。国务院专门召开经济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光伏产业发展问题,推出多项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今年在政府和相关机构努力下,7月底我国与欧盟就光伏双反达成和解,笼罩光伏产业的乌云渐渐散去,光伏产业与新能源产业开始复苏。在这一背景下举办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活动,梳理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展望未来新能源发展形势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
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评价活动,为世界新能源企业制定评价标准,树立发展标杆,有利于扩大新能源产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助于新能源企业进行品牌推广,也为全球各新能源领域的相关企业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姚海棠/整理)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董事长、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评审委员会主席李庆文:
打造权威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排行榜
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是中国能源报社成立之时就确立的一个重要的品牌活动,这个活动有如下特点:
首先是公益性。我们主办这个活动不以收费和经营为目的,而是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标杆,积累一些有益的数据;其次是开放性。在评选之初我们把整个评选过程、评选标准、数据搜集都放在一个开放的系统里,不是闭门评选,也不是封闭评选;第三,活动开始就定位于全球性。我们不仅要搜集中国新能源企业的有关数据,还要搜集全世界新能源企业的有关数据。由于有些企业不在中国,对数据的管理比较严格,在搜集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第四是独特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类似的活动,不管是国内还是世界上其他媒体、机构,都没有出现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的这样一个排名。基于以上,这个活动具有领先性,因为在世界上它不仅是全球性的,也是独一无二的、公益的、开放的。
我们用国际通行的方式,将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打造成反映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风向标,并通过对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的分析,明确全球新能源的市场格局,促进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促进我们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012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新能源贸易摩擦日益加剧,产业发展缓慢,很多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局面,停产整顿,被收购,甚至破产的情形时有发生,这里面不乏有一些全球知名的企业。这些情况都在2013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中得到了体现。2013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为28301亿元,比2012年的27401亿元增加了840亿元,仅增长了3.6%,应该说是近些年来增长速度最慢的一年,增速大幅放缓,同时中国入围企业数也大幅减少到147家,比上一年少了24家。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在过去的一年里,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同时,中国企业的排名也持续下降,进入前50名的企业只剩下5家,比去年少了一半,然而令我们高兴的是,南美洲和非洲入围企业连续两年都在增加,这充分说明新能源产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商业机会,这是榜单给我们的一个积极的信号。
有更多的进入者、更多的企业坚守在这样一个面临严峻挑战和调整的行业里。为支持和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们推出了一些单项奖,以表彰在市场开拓、国际合作、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为整个产业有所贡献的企业,感谢他们为新能源产业在过去的时间里所做出的贡献。
未来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做好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项目的研究,公正客观地向世界传递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信息,让其更好地履行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企业前进标杆的义务,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本报记者姚海棠/整理)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
要拓宽思路发展分布式能源
分布式能源发展是我国长期能源转型的一个战略方向, 也是一种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包括国内首个节能减排规划中,都把发展分布式能源作为一个任务。最近国家又出台了天然气分布式发展规划、分布式发展补贴等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加上很多国际间的合作,如中美能源方面的国际合作也把分布式能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可以说分布式能源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政策也在找准着力点,在不断地完善。但是目前发展仍然面临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发展分布式能源思路比较窄,一些先进领域还有待打开。比如现在兴起的微电网、区域电网、企业自备电站等。只要把发展分布式能源思路打开,它的覆盖面就会很大,能够把很多方面都包含进去。
第二个问题,如何协调集中式能源发展和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关系,使两者形成合力。现在一些大的集中式发展的企业对分布式能源发展有一种恐惧,认为市场是有竞争的。比如天然气气源是一定的,发展这些城市燃气,发电公司的天然气份额肯定会被挤占掉一部分。反过来,分布式能源发展会吸引更多的参与者,拉动制造业,所以在国家规划里面,不仅要发展分布式燃气,还要把制造业也发展起来,不能让制造业老受制于进口。所以集中式能源发展和分布式能源发展怎么更好地结合,这是下一轮能源行业体制改革的一个难点,也是必须迈过去的坎。
国有企业改革同样面临上述问题。举一个例子,有些人说要把中石油拆分,我不赞成。从国际经验来看,我们现在还处于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资源能源配置和能源安全环境里面,冷战思维并没有完全消退,好多国家都有大型的石油企业在国际上进行配置资源。但是,石油领域并不是有大石油公司就行了,还应该有更多中小公司,各种各样的服务也需要发展起来,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格局。在没有现成的市场准则的情况下,破解这个难题,需要政府加大改革的力度。
第三个问题,分布式能源在国家层面应有三个方面政策:一是国家有主导型、战略性的政策,既然是能源领域的战略方向,就必须要有主导型政策,就像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一样,需要有一个宏观政策作指导;二是分布式能源发展不仅涉及到天然气、太阳能、风力、生物质发电,还包括一些节能减排领域的冷热共建等等,所以我们必须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使它更加完善;三是要加强监管。监管必须要严格、要到位,不能出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现象。
(本报记者钟银燕/整理)
通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光伏发电提供永续清洁能源
美、日、德等国的多晶硅企业,在多晶硅市场拼搏了几十年以后,大部分能够存续下来的都是另有主业和实业作支撑,在困境中能够抵御行业挑战。新能源行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连续三年的行业低周期,使各国的光伏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事实也将会证明,拥有完整的或者比较坚实的实业支撑的企业能够抵御更多更大的风险。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面临专业化和多元化的选择,但是在抵御一个新行业风险的过程当中,另有主业和实业作支撑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险作用。
合肥赛维的设备基本上是从2011年开始先后投产,单产规模2000兆瓦,在世界范围的晶硅电池行业里是比较先进或主流的设备。在行业低潮时期加快并购,比自己单纯地去新增产能更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消除产能过剩。我们接手赛维时的规模是调整股权和调整负债之后,这是表面的特定成交方式下的价格。企业最初的账面成本是50亿元,不能简单把1.2亿元、3.3亿元和8.7亿元划等号,从我们的角度来讲,这个行业才刚刚开始,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我们希望企业不仅可以解决人类狭义的电力需求,也可以解决能源来源的广义能源,也就是今天我们电力消耗4-5倍的能耗,还包括未来十年左右能耗翻一番。这些总的能源来源都可以以光伏发电为主来提供我们永续发展的清洁能源。
其实,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将这一设想付诸实施。德国2005年就开始推行上网电价法,仅仅六七年时间,每年的装机容量已经上升到了8吉瓦,并于去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期达到了光伏发电总量占电网发电总量一半。今年这一数据得到进一步刷新,达到60%。2011年发生福岛核电事故后,日本核电被迫停产,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光伏替代,仅仅两年时间,预计今年日本光伏装机将会超过中国。因此,光伏发电的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而且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上比日本更严重。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迫切需要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煤炭虽然还可以供应我们100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是今天的教训告诉我们,基本上已经不能长期依赖煤炭,否则以后的雾霾问题将比今天更严重。我们有比日本更广阔的幅员,比德国更充足的阳光,我们整个沙漠和准沙漠地区,可以解决国家发展的持续问题和能源安全问题。
(本报记者姚海棠/整理)
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宏远:
全方位参与能源结构调整进程
人类的历史就是使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基本上是用火的发展史,人类最先简单使用火,然后到蒸汽机,到电,以至于现在大家讲到的光伏发电,这都是人类利用能源方式的进步。总体来说,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目前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和能源结构调整压力,这必然需要国家在新能源利用上有所突破,新能源的结构上必须进行调整,目前整个新能源行业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仍将是一个充满朝阳的产业。现在,国内新能源企业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就像全球新能源500强发布排行榜里前10位都是国外的企业,而这些世界巨头企业曾经也有过寒冬,也不是一帆风顺。但企业的发展要依靠自身的发展规律,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赶超。
科环集团是中国国电集团下属的二级企业,2011年12月在香港上市,是资本市场上的一个新兵。实际上它早在1993年就诞生了,经过2004年集团化整合到2011年企业上市,已经走过了将近十五六年的历程。在这个历程当中,企业业务主要从环保节能开始,引进国外技术,从事火力发电厂排放的脱硫脱硝,除尘、废水处理开始。目前在这个领域里,国电科环已经占到50%的份额。
国电科环将改善环境、节约能源作为己任。在2008年的时候我们抓住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机遇,进入风电制造行业。旗下联合动力的新增市场份额已经超越华锐等知名的风力发电机制造商,是去年风电行业创造较高的产值和利润屈指可数的制造商。同时,国电科环还涉足光电领域,在砷化镓电池方面取得较大成果,技术保持与国际同步。可以说,国电科环所从事的三项主营业务:环境治理、节约能源和新能源制造,这些都契合了国内能源结构调整向更加安全、高效、清洁的发展方向。
(本报记者钟银燕/整理)
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吕锦标:
继续为国内光伏行业
奠定发展基础
今年光伏产业不太容易,多数光伏企业负重前行,协鑫也不例外。但是,通过对企业自身内部的挖掘,协鑫集团在去年的出货量基础上又增加了35%的市场供应量,将成为全球提供多晶硅超过5万吨的最大的多晶硅企业。与此同时,多晶硅生产成本也降到每公斤17美元以下,继续保持全球最领先的水平。
协鑫集团一直从事能源生产,前十年公司主营基本上是热电联产、能源清洁利用。最初进入光伏行业之时,国内光伏产业已经风生水起,出现了尚德、晶澳、天合等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但这些以生产终端产品为主的国内光伏企业同样面临一个问题,生产原料受制于国外几大垄断多晶硅企业。为改善国内光伏企业对国外多晶硅进口的依赖,协鑫集团抓住机遇选择进入了非常有竞争力的产业前端,打破了国外几大多晶硅企业长期垄断的全球行业格局。
在2008年-2009年,协鑫国内份额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从2009年开始,协鑫已经可以将多晶硅价格控制在每公斤100美元以内并保持持续下降,确保了国内光伏产业能够有优质低价的原料,改善了国内光伏企业过度受制依赖于国外多晶硅企业的局面,协鑫集团在这方面对推动国内光伏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今年行业困难、进口产品凶猛的时候,协鑫依然有底气把多晶硅的价格控制下来。
当前,协鑫的产能已经走到全球四大多晶硅国家的前面。去年协鑫多晶硅产量达到了3.7万吨,今年预计将达5万吨。德国、美国、韩国三家都在4万吨左右。目前,协鑫的供应量比较充足,因为已经预料到光伏产业复苏时对原料不断增长的需求。
企业继续前行,就需要在技术上不断寻求突破。今年,协鑫集团在现改良法的基础上突破了硫化床法。该技术路线已经经过去年千吨单线硫化床中试,2014年将有望全面实现万吨级硫化床产量,届时,多晶硅成本将在现有基础上再下降一半,也将大幅缩短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的时间。
前段时间一直有传闻协鑫参与尚德重组。事实上,协鑫集团并未涉及。目前,协鑫多晶硅已经做到了10吉瓦产能,而尚德组件产能仅2吉瓦,协鑫不会为了2吉瓦和自身8吉瓦的客户去争市场。近期,协鑫集团业务做了较大调整,除了关注原料,也将关注应用端,这部分业务将会通过另一个全新的业务平台去运作。未来,协鑫集团将为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继续贡献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