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伟副总经理所说 “核电就像坐过山车,一会上一会下”反映了中国核电发展规划与实施中最大问题是不均衡,即大起大落,忽冷忽热,原因是几年前曾经传出国家规划2020年核电装机要达到1亿千瓦,这个远大的目标给了制造企业底气,但谁也没想到,福岛事故一个急刹车,企业就栽了跟头。一重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一重亏损3.84亿元。
这种坐过山车式的不均衡带给相关企业的不仅是巨额亏损,而且非常不利于核电高端技术人才培养。
武器装备制造业与民用装备制造业虽有很大区别,但在高端技术人才培养上有其共性,那就是项目的“均衡”研发与生产,无论是对武器装备,还是对民用装备的高端技术人才培养都十分重要。美国核潜艇、航母是“均衡”发展的典型;中国的大飞机项目却是不“均衡”的反面典型,这两个正反典型在高端技术人才培养上的经验教训值得核电装备制造业借鉴。
美国核潜艇设计与建造之所以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核潜艇项目一直不断档,甚至本应下马的核潜艇项目为留住技术人才队伍也不惜代价继续上马。
冷战期间,为了与前苏联先进核潜艇相对抗,美国投入巨资研制了当时最先进的“海狼”级核潜艇。然而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冷战格局的消失,“海狼”级核潜艇对抗对象己不复存在了,“海狼”级核潜艇项目理应下马。1992年1月29日,即在前苏联解体56天后,当时的美国防部长切尼宣布,只保留第一艘己建成的“海狼”级核潜艇,取消其它的“海狼”级核潜艇建造计划。但到1992年5月,美国国防部又改变主意,决定相继恢复第2艘和第3艘“海狼”级核潜艇建造。但当时增建2艘“海狼”级核潜艇并不是为了军事需要,而是美国为了稳定核潜艇设计建造技术队伍,防止技术人才流失的无奈选择。而新建一艘“海狼”级核潜艇需耗资10亿美元,看来美国国防部为了稳定和留住核潜艇技术人才真是不惜血本。
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是美国目前在役数量最多的航母,从1968年开始由格鲁曼公司建造,计划共建造10艘,随着最后一艘“布什号”在2008年底下水,10艘“尼米兹”级航母己全部建成服役。从1968年首制舰“尼米兹”号,到2008年最后一艘“布什号”完工,历时40年,这40年一直未停过建造航母,平均每4年左右建造一艘航母。“尼米兹”级10艘航母刚全部建造完成,美国又开始计划建造新一代技术更先进的“福特”级航母。
看来,美国的武器装备制造业之所以一直稳居世界领先地位,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均衡”。所谓“均衡”是指在重大武器装备或民用装备研发生产中,始终保持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个接着一个项目上,技术也一步一个台阶的上,前后或新旧项目、技术紧密衔接,确保项目不会中途随意中断下马或没有后继项目。
这种“均衡”特性对装备制造业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十分重要,大型复杂工业装备(如核电装备)研发与制造之所以成为西方国家强项和优势,是因其进入“门坎”太高,一项大型复杂装备要经过几年乃至十几年的不停顿持续研发与制造,才可能最终掌握其核心技术,确保批量制造质量的稳定与可控。其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周期同样十分漫长,是典型的“十年磨一剑”甚至“三十年磨一剑”。才能真正做到在技术上游刃有余,完全掌握技术精髓。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即使是技术工人培养至少也要“十年磨一剑”周期,一位技校毕业生,即使本人勤奋且有天资,要成为技术高超的熟练技术工人,大体得用十年时间,如果要成为技师、高级技师还得用二三十年。
20多年前我国科技人员历经10年艰苦努力研制出我国首架大型干线飞机“运十”,然而“运十”项目最重要成果并不是飞机本身,而是锻炼、形成一支以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为主体的研制大型干线飞机的专业配套、富有经验的技术人才团队,当时只有美、苏、英、法四国有类似的技术人才团队,而“运十”的中途下马实际等于将这个世界排行第五的宝贵的技术人才团队强行解散。
20年后当我们决定重新上马大飞机项目时发现,尽管当时“运十”项目技术资料保存完整,但大飞机项目出现巨大的技术人才断层,完全没有任何补救和挽回余地,等于“运十”项目所积累的宝贵技术经验与技术人才基本作废,大飞机项目基本上得重头再来,如此来回折腾在时间和资金得付出比“运十”下马多得多的代价。
党的十八大报告既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也有来自群众的一些生动的语言。十八大报告提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不折腾”是一句民间俗语,却上了十八大报告,值得我们思考。装备项目研发、生产中的“均衡”性就是“不折腾”思想的体现,而大飞机与核电项目的“不均衡”则是瞎折腾的反映。
正如中国能源报报道中提到,韩建伟副总经理表示,最担心的是,如果公司持续低负荷,好不容易建立起人才队伍将面临涣散的危险。“不要等到再启动的时候,一个人都没有了,都跑了。投资回报率低,实在不行还可以要点政策,但是人才队伍垮了,再建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韩建伟副总经理还说,无论是核岛主设备还是常规岛设备,包括设备工艺国产化,均进展顺利。现在最需要的是多生产产品,把工艺和技术固化,把技术工人培养成型。因为第一台容易做好,但连续高合格率非常困难,对企业来说,项目连续均匀启动是非常关键的。
“同时我们希望中国有一个相对高速一点的、稳定平衡的核电发展的思路。不要坐过山车,一会快一会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