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198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热能动力专业的罗必雄拥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先后编著了《CPR1000核电常规岛工艺设计技术研究》、《超超临界10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热机设计技术》和《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工艺设计》等技术专著,在国家核心技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拥有8项实用新型专利。
与“电力同行”的漫漫岁月中,罗必雄感受最深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
“上世纪80年代的电力行业跟欧美相比,我们是‘望尘莫及’,后来是‘望其项背’。到现在,可以说我们跟上了,在某些方面还实现了超越。比如,核电常规岛,最开始完全是国外的技术,例如大亚湾核电站,但到了第三代EPR1750的台山核电站、AP1000的海阳核电站,我国已经逐渐摸索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核电常规岛技术;再比如,早期都是国外向我们输出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现在是我们向国外输出。这都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同时,正是这些成绩让罗必雄深刻感受到,任何知识都需转化成能力,落实在一项项工程中加以锤炼与验证,否则单纯的理论就会像浮萍一样,被现实的“风”一吹就散,更谈不上为企业和社会作什么贡献。
正因为如此,25年来罗必雄始终扎根在一线,在一个又一个项目中不断丰富、转化自己的理论知识。他先后主持和参加设计的大型、特大型发电工程项目涉及机组数超过130台,总容量超过9000万千瓦。其中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就有30台,占到了我国开工建设核电机组数量一半以上。作为行业带头人,罗必雄用行动为我国核电常规岛自主化设计和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力发电设计技术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能行吗?行!
2010年4月,华能海门电厂一期1、2号机组投产,这是中国能建广东院设计的首个百万超超临界燃煤电厂,该项目创造了5项世界首创发电机组新技术和23项百万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新纪录,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行业优秀设计一等奖等奖项。
作为我国首批国产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力发电项目之一,首先面对怎么做的问题:是在30万、60万千瓦技术的基础上作简单扩大,还是打破条条框框,突破一些不合时宜的技术规范?找来当时全世界同类机组的所有相关资料,研究了各种技术特点后,罗必雄选择了后者,首创侧煤仓、低运转层主厂房模块和上煤系统穿烟囱技术、超常规的明渠引水、南排南取冷却水系统等优化方案。
有人对上煤系统穿烟囱技术提出质疑:“这个全世界都没有干过,你这么干能行吗?”
为此,罗必雄在华能海门电厂一期工程组织了一个专家队伍来证实这个方案,同时又组织了一个更强的团队来否定这个方案——一立一破,结果是否定方提出的所有问题和质疑都被支持方解决了。
最终,该电厂与同类型机组相比,每千瓦造价下降15%,节省投资10亿元以上,发电标煤耗、厂用电率、耗水量分别仅为271克/千瓦时、小于3.53%、0.054立方米/秒·1000兆瓦。多项经济指标和技术性能达世界先进水平,树立了业内新标杆。
相似的一幕出现在宝丽华煤矸石综合利用工程中。由于当时我国30万等级以上全都是用国外技术,当罗必雄提出使用国产的循环流化床技术时,大家的第一反应是“靠谱吗?”“因为之前我已经带领团队做了充分的研究论证,所以当时我就对业主说:肯定可以!”
随着分离器、磨损等一系列难题迎刃而解,罗必雄的建议得到了业主方的认可,并在实施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该工程标志着我国大型循环流化床洁净煤发电技术集成应用水平走到了世界前列,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小处创新 大处着眼
在与身边胸怀“壮志”的年轻人交流时,罗必雄常常说:“不要总想一下子就做出个什么来,大的创新往往是一个个‘微创’叠加起来的。”
他对记者说,做技术研究和开发创新的人,首先要自我反思:有没有把问题研究透,有没有真正花心思,沉下心来做事。真正做工程时,就会发现很多的大突破往往是靠很多小的进步积累起来的。同时,“创新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所以,在科研中罗必雄一直鼓励员工们通过“试错”来培养创新能力。在他看来,失败带来的经验财富要比做一两个项目、赚一两笔钱宝贵得多,“这才是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中国能建广东院的院长,罗必雄有着敏锐的前瞻性。当国内对发展海上风电还停留在“不看好”的阶段时,他亲自组织广东院,扎扎实实做了《广东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2011年7月,该规划通过了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和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的审查,2012年1月成为国家批准的首个省级海上风电规划报告,获得国家能源局、广东省政府的高度评价。
目前,罗必雄牵头成立了中国能建广东院低碳技术中心,率先开展碳捕集、封存与运用等先进脱碳技术的研究工作,并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国际科研院校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今年9月,罗必雄代表广东省低碳技术与产业研究中心与英国有关研究机构签署了中英脱碳合作协议,开创了国际化合作新模式。罗必雄认为,电力能源未来发展方向是“幸福能源”,即综合了技术、效益、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这将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院已经着手其中部分研究了。”
在罗必雄的办公室里挂着墨宝“宁静致远”,也许这四个字正是对这位奋战在电力设计咨询一线的“行动派”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