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国企已是效率影响力代名词(1)-国内市场要闻-市场新闻-变压器市场网
| 手机版       您好,欢迎来到变压器市场网!平台已覆盖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印度、南非、俄罗斯、加拿大等海外区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新闻 » 国内市场要闻 » 正文

人民日报:国企已是效率影响力代名词(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25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2404
分享到:
核心提示:人民日报:国企已是效率影响力代名词(1)

国企改革一度被称作最难啃的骨头。机制僵化、效率低下、包袱沉重,许多人一提国企就摇头。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动力不足,体制难题长期困扰着国企。
  迎难而进,矢志不渝。十年前,国企改革再次发力,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布局调整、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经历坎坷曲折、激昂壮阔的探索,如今,国有企业已是活力、效率、影响力的代名词。在2012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54家国有企业上榜。
  经历改革的新国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舞台上,展现出国家脊梁的崭新风采。
  体制改革,国企成为纯企业
  企业是什么?是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是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理性反应的竞争主体。传统的国有企业,虽然为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直至本世纪初,仍面临着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问题。外界看来,国企负盈不负亏,躺在政府身上。企业自身感受,婆婆一大堆,自主经营谈不上,何来自负盈亏?
  要让国有企业变成真正的企业!2003年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初步到位,迈出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关键一步。
  为什么出资人到位这么重要?以前没有明确的出资人代表,政府部门谁都可以来管国有企业,可一旦企业亏损了、出事了,又找不到人来负责。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介绍说,这一体制变化,基本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管资产与管人、管事脱节的问题。有了国资委,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了唯一的责任人,如果国企经营不好,就要打国资委的板子。
  政府部门则不再承担出资人职责,而是集中精力做好社会公共管理服务,对各类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政企不分,有的政府部门既管资产,也管投资、管规划、管经营、管招标、管监督。这样的制度设计存在明显的缺陷。邵宁说。而分离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企业从此只是单纯的运动员,政府专心去做裁判员。国有企业真正断了奶,经营得不好,不会有公共财政来兜底,该破产的破产。
  国资委会不会又是一个新婆婆?国有企业此后是听政府部门的还是听国资委的?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之初,多数国企心里没底。
  国资委不是婆婆是老板。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之后,还要坚持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首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多次强调。作为国务院特设机构,国资委严格限定以股东的形式履行出资人职责,不直接插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尊重企业法人财产权和自主经营权。
  履行出资人职能,国资委逐步建立起对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开展业绩考核,依据考核确定经营者薪酬;推动国有产权进场交易,促进管理透明;公开招聘,改革经营者选任制度。
  央企感受到来自出资方的约束——必须想方设法开源节流、多创利税,否则任期考核拿不到理想的级别,集团上上下下十几万人都要减薪,企业经营层领导还有可能被撤换。央企也被赋予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投什么项目,开发哪个市场,只要是合法合规的主营业务,国资委不会过问,完全让企业自己根据市场决定。
  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使国有企业真正走向市场,成为独立的竞争主体。
  机制完善,国企展现新活力
  政企分开,在市场中经风历雨,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产权结构新——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批大型国企相继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953家国有控股公司在A股上市,市值合计13.71万亿元。

 
 
[ 市场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市场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