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力体制改革中那些被误传的“声音”-国内市场要闻-市场新闻-变压器市场网
| 手机版       您好,欢迎来到变压器市场网!平台已覆盖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印度、南非、俄罗斯、加拿大等海外区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新闻 » 国内市场要闻 » 正文

(2)电力体制改革中那些被误传的“声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17  来源:南方电网报  浏览次数:2962
分享到:
核心提示:电力体制改革中那些被误传的“声音”
人们的愤慨,并非助纣为虐,而是来自错误的观点判断,而这些观点的源头,则是不正确和不全面的信息。深圳供电局曾经联合第三方做过调查,结果出乎意料,不知道深圳供电局这个单位的占26.2%,知道有这么个单位但不知道业务的占26.2%,选择“了解”的仅占7.2%。以此推论,如果网络上出现不利电网的观点,再佐以“专家”论证,很多公众是难以作出正确判断的。你连这个单位是干啥的都不清楚,又谈何理解这个企业的贡献和付出、坚守和牺牲。

深圳供电局的调查还显示:接触过供电员工的市民比没接触过的美誉度要高10%,由此可见,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得先让别人知道你是干什么的,是怎么干的。在这方面,2011年“南网雄鹰”的网络发布是一个典型例子,相关图文发布在网易论坛后,很快就推荐为精华帖,并置于论坛首页6天之久,一周内浏览量超过4万,跟帖也十分火爆。在所有跟帖中,只有两条因为不了解情况而质疑,其他全部是称赞。可见,要让公众进行准确判断,离不开提供客观有效的展示。

树形象,要整体发力

形象建设是个复杂命题,远不止作秀示好。电网企业能客观地展示自己的形象,正确地引导舆论,不仅是对国家安全、国有资产和员工负责,也是对每一个客户的负责。

当前的新传播格局,新舆论风向,需要以新思路和举措来应对。某央企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年正面报道数万条,但一条假新闻的横空出世,却弄得沸沸扬扬,越描越黑。后来,公众即使知道这是假新闻,负面印象也早在一片讨伐声中加深。

“现在的网络专业水军队伍强大,很多时候能够左右网上的舆论。”某新闻领域人士表示,在专业水军的运作下,“就像大学生辩论一样,只抛自己的问题,从不回答对手的观点”。抓住一个公众感兴趣的话题,以公知或“路人甲”的口吻,体现“侠肝义胆”的情怀,反复强调,虽不高明,却效果奇佳。“我们未必要这样做,但其分析受众心理、突出关键点的思路,值得研究。”

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近期表示,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已是当前央企宣传思想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公司也针对新的情况和态势,进行了很多研究的尝试,正在逐步探索塑造企业品牌的新途径。在此过程中,公司新闻宣传系统整体发力,在品牌打造、新闻宣传方面卓有成效。

但提升企业形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仅从新闻宣传的角度开展远不足够。2012年,深圳供电局启动了品牌建设工作,从生产运行领域、营销服务领域、规划建设领域、员工形象及综合表现等方面着手,细化分析公众心理和沟通偏好,创新品牌传播方式,效果显著,客户总体满意度从77提高到80。 

在积极探索新思路和举措的同时,很多员工也在思考机制的创新,公司一些新闻工作者建议构建更强的系统合力:“各单位的新闻管理机制、人员配备不尽相同,部分地区员工积极性难以调动。希望能统一规范,整体部署和推进,全面深入研究新的媒体形态和发展趋势,形成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的合力。”

延伸阅读也说公众之盲从

据说,在每次下一季时尚咨询发布前,时尚专家往往先给各大相关品牌打电话,询问目前仓库里积压最多的衣服颜色和款式——下一季的流行就这么定下来了。“时尚先锋”们听了专家意见,就迫不及待穿着红色上街显摆。公众看到了,更确信本季流行红色是真理,紧跟着买入。再然后满城尽带“火红甲”。时尚的善变和易导,一如公众。

民意是民众个体意见的集中表达。30年前,“民意”可能指的是中国人口比例最高的农民,今天,则非网民莫属。随着民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微博等新媒体让“人人都有麦克风”),网络已成为公众情绪爆发最强劲的催化剂。

在《乌合之众》作者勒庞看来,社会群体中的个体与独立的个体完全不同。不管一个人多么聪明,只要他投身群体,就容易受到暗示和感染,容易变得盲从、冲动和极端化,智商和情商都有所下降。而且,在群体中,原本属于某个人的感情和行动很容易传染他人。目前,网络上的声音无非两大类:激进或冷静。情绪极端者的言论往往能更引人注目,更受追捧,而那些理性的声音则因为缺乏“思想的锋芒”更易于淹没。原本的中立者受到激昂情绪的传染后,更易于加入情绪极端者的队伍,使得极端者队伍越发壮大。

勒庞以为人在群体中容易缺乏理性,公众往往“把彼此不同,仅仅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这种情况在网络中尤其明显。比如公众易于认为:官商都不好、“二代”都讨厌、路人都冷漠等。在2008年10月哈尔滨一起命案中,6名警察打死1名22岁大学生林松岭。起初群情激愤,指责警察滥用权力,对无辜百姓施暴,当爆出死者家庭有官员和富商背景时,公众舆论迅速转向,原本被苛责的警察俨然成了“为民除害”的正义化身,让百姓“拍手称快”。

又例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当天,国内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集团第一时间捐款200万元,赢得网友普遍称赞。然而,随着媒体报道其他房地产企业捐款屡创新高,部分网友开始炮轰王石。5月15日,王石发表“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等言论,立即成为众矢之的。在新浪、网易、腾讯等网站对王石言论的讨论区中,反对比例超过八成。在网民的口诛笔伐声中,王石个人和万科品牌形象跌至谷底。5月20日晚,王石公开道歉,宣布万科以1亿元资金参与灾后重建。多年后,当某女士在网上大肆炫富时,网易上海长宁区网友感叹:“四年后再回首,别有一番感触。自己傻了一回,有种被利用的感觉。”

记者手记关于幕后策划

今年3月25日,一个被称为“深圳最美女孩”的帖子在网络热传。帖子称,“一名满头白发的老人眼巴巴地盯着快餐店里的盒饭,被一名过路的女孩瞅见了,女孩当即买来盒饭,并单膝跪地将饭一口一口喂进老人的嘴里……”配发的照片上,女孩确实在给老人喂饭,一时间,“真是好姑娘”、“人美心更美”、“有爱心的姑娘最美”等赞誉之词铺天盖地。

然而,满头白发的乞讨老人并没有福气吃完这盒饭,等相机快门按下,“最美女孩”便起身离开,连盒饭也没留下。策划这一事件者,目的只为做广告。因为该贴子在不经意间,提到女孩在为某个展览销售门票,并多次提及场馆地址和名称。仅仅一天,愤怒的旁观者就揭穿了这个骗局。4月7日,央视做了《“深圳最美女孩”造假,谁是幕后推手?》的报道,观众们看到,被充当道具耍了一回的老人怒不可遏。

据深圳相关媒体人透露,策划这一项目是一名知名拍客加网络推手,目的是为某展览进行推销,其曾为多家媒体供稿。2011年,他就因不实策划公开道歉过。事实上,还有更多类似的策划最后大获成功,有的当事人甚至通过电视向全国观众大展才艺。这些案例充分说明,部分公众对网络信息缺乏判断力,容易被误导和跟风。

但不同于“最美女孩”,对中国企业的阴谋攻击,往往携各种理论工具为武器,大多数人难以甄别也不愿甄别。相关研究表明,抹黑中国国企、尤其是央企,千方百计扼杀其活力与发展空间,是某些势力“孜孜不倦”的工作。

对于目前很多网络上的攻击言论,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只要结合国家实力、相关产业实力此消彼长的变化,观察被用来类比的国外企业的真实运作模式,其实不难发现其谬误之处。


 
关键词: 电力体制改革
 
[ 市场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市场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