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暴风雪、冻雨天气影响,从当地时间2013年12月22日凌晨起,加拿大安大略省部分地区陆续发生电力供应中断,交通阻塞,大量航班取消,安大略省尤其是多伦多地区的工商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加拿大及安大略省电力系统概况
加拿大的电力工业采用分省管理,电力公司主要由各省拥有,同时存在一些私有供电公司及独立发电企业。电力体制方面,加拿大已经实现了发、输配电环节分离,并成立了独立调度交易机构(ISO)。
加拿大目前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电网。现有电网分为两大部分,西部电网采用500千伏和138千伏的联络线,将不列颠哥伦比亚和阿尔伯达两省的各电网连接起来。中东部地区采用735千伏和115千伏联络线,将安大略、魁北克和纽芬兰等五个地区电网连接起来。此外,加拿大与美国有联网运行、交换电力的协议。
安大略省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是加拿大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安大略省电力工业管理机构包括五个成员单位:安大略省能源委负责电力工业管理,包括发展核准、价格、规则制定;安大略省电力局负责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独立调度交易机构负责电力交易及电网运行;安大略省发电集团负责发电厂管理;安大略省输配电运行公司负责输电网建设、维护、操作管理。
安大略省电网与加拿大马尼托巴省、魁北克省,美国纽约州、明尼苏达州、密歇根州相连。安大略省电网2012年用电量141.3太瓦时,电源装机36013兆瓦,其中核电12998兆瓦,占36.2%;水电7939兆瓦,占22%;气电9987兆瓦,占27.9%;煤电3293兆瓦,占9.1%;风电1725兆瓦,占4.8%;其他电源122兆瓦,占0.3%。
近年来,安大略省的电力行业正在进行一些显著的调整,政府计划增大可再生能源在整个电力供应中的比重,要求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在2007年5%(1350兆瓦)的基础上,2010翻一番达到2700兆瓦(10%装机),2025年前达到15700兆瓦。此外,安省要求2014年前所有燃煤火电机组退役,处理老化的发电设施,并进一步明确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具体目标。
安大略省停电事故情况
当地时间2013年12月22日凌晨开始,安大略省多地相继发生停电事故。此次事故是由连续两场大规模暴风雪引起,安大略省、魁北克省以及一些沿大西洋的省份多地受灾。其中,以大多伦多地区(GTA)为核心的安大略省南部受灾最重。受灾地区居民的交通出行、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医院等重要公共服务单位停电。
暴风雪带来了高强度大范围的冰雨,在输配电线路、树枝等处迅速积累的敷冰导致导线、杆塔等大量电力设施损毁,当地配电网受到重创。由于恶劣天气持续以及冰灾电力抢修的复杂性,停电事故持续发生,停电范围迅速扩大,最严重时的缺电用户达38万户,其中安大略省第一电力公司(Hydro One)超过12万用户停电;多伦多电力公司(Toronto Hydro)约26万用户停电,约占整个多伦多电力用户的36%。经过紧急抢修,截至多伦多当地时间2013年12月25日0点,Hydro One公司仍有3.9万用户停电;Toronto Hydro公司仍有8.5万用户缺电,约占整个多伦多电力用户的12%。
从停电范围来看,停电区域包括大多伦多、汉密尔顿、尼亚加拉地区,向东延伸至魁北克省。从停电特点来看,呈现出覆盖范围大、停电元件多、受灾用户分散等特点。
停电事故发生后,当地电力企业第一时间开展了设备抢修以恢复供电。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此次连续的大规模暴风雪,当地政府、供电企业提前开展了预警和应急预案准备,为停电事故发生后,维持社会秩序稳定、加快基础设施恢复提供了重要保障。
当地供电企业积极与气象部门沟通,建立了恶劣灾害的预警机制,对内制定应急预案,提高物资、人员的响应级别,对外向用户发出停电事故预警;加强防止次生灾害的安全提示和应急处置指导,告知公众如何处理断线垂落等情况,避免次生灾害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同时,运用智能化手段,提高电网对事故感知能力,通过门户网站、交互社区等媒介及时、准确披露停电及抢修情况,维护用户的执行权。
对我国电网的启示
面对恶劣天气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的影响,电网企业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故的预警防范。2008年冰灾之后,我国电网企业通过提高设计标准、针对特殊线路和区域实行差异化设计等措施,电网抗灾能力大幅提升。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影响范围扩大,由此引发的重大电网事故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是社会灾难,这就要求电网企业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做好灾害应对准备。
电网企业要统筹兼顾找到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合理结合点,把握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电网的安全性是经济性的前提,建立在电网安全基础上的经济性才是真正的经济性。同时,电网设防标准的提高、安全性的提升,不可避免带来建设成本的增加。关于电网标准的调整问题要统筹兼顾,找到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合理结合点。
此外,电网企业要加强防止次生灾害的宣传和指导,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与气象、交通等相关单位的沟通与联动,在灾害发生前及时预警,加强向公众宣传防止次生灾害和其他安全事故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