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资源、环保方面的现状,决定了特高压在未来3到5年会迎来快速增长期。
数据显示,国内76%的煤炭资源分布在西北部和北部,75%的煤电装机分布在东中部,二者相距上千公里。此外,发达国家80%以上的煤炭用于发电,而我国电煤占比仅占51%,直燃煤占22%,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直燃煤比重高是雾霾污染的主要来源。
5月16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文批复了12条电力外送通道,包括3条500kv常规线路,以及四交五直共9条特高压线路,并且明确提出一交一直于2016年投运,三交三直于2017年投运。按照这个时间表,8条特高压线路有望在今明两年全部开工建设。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是国内经济拉动最快的区域,能源需求旺盛,雾霾也最严重,此次投建的特高压线路向这些地区集中。这些区域中的13个省区,国土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8%左右,而火电发电量却占到了全国的51%。火电建设几无增长空间。另一方面,长三角、珠三角不断加大关停小于3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力度,以减少能耗。而在煤炭产区建设坑口电站,通过特高压将电力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心,既能节约成本,又能降低中东部地区环境污染,已成大势所趋。
这从数据上也能反映出来。通常情况下,GDP与电力设备投资的增速之比为1:0.9,而由于特高压实现了12%左右的增长,目前该比值已达到1:1.6,体现出特高压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根据能源规划和环境治理要求,按特高压线路的设计容量计算,即使2017年线路正常投入运行,也只能部分达到治霾效果,特高压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这一轮成长期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常规产品价格继续维持低位,二以特高压为代表的产品结构升级。开通一条交流直流特高压线路,需要投资200至280亿元,其中50%的投资用于输配电设备。特高压由于电压等级高,覆盖范围广,一旦发生问题,影响跨省区,因此对输配电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远高于常规产品,这在无形中抬高了特高压领域的准入门槛。根据中国西电以往的业绩看,能够获得三分之一左右的份额,可在一交一直线路投资中,得到30至40亿元的订单。
中国西电最大的行业优势在于产品种类齐全,能够提供成套设备。行业内主要公司生产的输配电设备,中国西电均能提供。例如,特变电工生产的换流变和天威保变生产的直流变压器,可由西电西变和西电常变提供;许继电气生产的换流阀、控制保护产品,可由西电电力系统公司、西电西高院提供;平高电气生产的交流百万伏GIS,可由西电西开提供。除此之外,中国西电还能提供特高压用避雷器、电容器等产品。
中国西电在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直流方面,中国西电具备从系统设计到一次设备全套提供的完全成套能力,能够承担直流站的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换流阀技术可实现电触发、光触发两种转换方式,而其他厂家只能做一种。交流方面,中国西电除系统设计外,可以提供全套设备。
特高压在中国西电的收入构成中不断提升,对公司的盈利贡献也不断增强。2012年,中国西电在上一年亏损5.18亿元、2012年前三季度亏损1.39亿元的情况下,依靠南半环交流特高压产品的集中交货,第四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全年实现净利润1.18亿元。
2013年,中国西电实现营业收入130.5亿元, 2014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特高压将实现更快增长,增幅有望达到30%,为公司带来更大的业绩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