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变压器灌菜油 重庆3名青年专家每人获400万科研经费-国内市场要闻-市场新闻-变压器市场网
| 手机版       您好,欢迎来到变压器市场网!平台已覆盖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印度、南非、俄罗斯、加拿大等海外区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新闻 » 国内市场要闻 » 正文

往变压器灌菜油 重庆3名青年专家每人获400万科研经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16  来源:重庆晨报  浏览次数:2597
分享到:
核心提示:往变压器灌菜油 重庆3名青年专家每人获400万科研经费
  周建庭、李剑、郑元义获得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目前我市共有36人获得该项目支持

  重庆晨报讯 记者 雍黎 昨日,市科委介绍,我市5位优秀青年专家获得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系列项目,其中重庆大学李剑、重庆交通大学周建庭、重庆医科大学郑元义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00万科研经费。

  “国家‘杰青’在科技界有‘小院士’的称呼,要获得非常不容易。”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于1994年,是为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加快培育优秀学术带头人而设立,累计资助超过300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是我国风向标式的高端科技人才资助项目,旨在支持45周岁以下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

  “杰青”基金每年资助约200人,资助期限4年,从2014年开始每人资助经费从200万元增至400万元。

  此次3名国家“杰青”分别是重庆大学李剑教授、重庆交通大学周建庭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郑元义教授,他们都是我市近年培养的市级“杰青”,都获得了我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支持。

  国家“优青”设立于2012年,是对未满38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具备5-10年的科研经历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创新潜力大的青年科学家进行重点支持。此次获得资助的第三军医大学张慧东和周舟分别从事分子毒理学和金属毒理学的研究。

  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国家“杰青”36名和国家“优青”6名。
 

    周建庭: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973前期计划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项,获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今年42岁的周建庭是重庆交通大学首位获得国家“杰青”称号的教师。而他不仅是国内有名的危桥整治专家,还是重庆交通大学不少学生的“偶像”。

    24岁就出了研究成果

    1989年,年仅17岁的周建庭考上了重庆交通大学路桥专业。本科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留在重庆交通大学读硕士研究生,并走上了探索“桥梁安全评价”之路。当时的桥梁安全评价技术在国内刚起步,为了能掌握这一技术,他的全部时间都花在了查阅资料和测试数据上。

    1996年,24岁的他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完成“递推迭代实测桥梁影响线评定桥梁承载力技术”研究。针对梁式桥,开发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桥梁承载力评定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新技术具有安全、可靠、全面的特点,并较常规评定技术减少费用20%以上。我市的一号桥就运用了这一技术。

    初出茅庐就让人刮目相看,周建庭没有止步。随后进入重庆大学进行博士、博士后的学习,并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学习。完成学习后,他选择回到重庆交通大学任教,35岁就评上了博导,成为了重庆交通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20多年为300多座大桥看病

    周建庭爱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个给桥梁看病的医生。”

    “就像医生必须要看到病人,我给桥治病肯定也要经常见到桥才行。”周建庭说,在对桥梁进行监测、测试时,对于设备的安全调试,有时工人安装不好,他就要亲自爬上去弄,高达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桥塔他都爬过。

    学路桥专业的学生都说跟着周建庭前途大,不过也非常辛苦。周建庭说,他的学生都要跟着他下工地,女学生最后都被他训练成了“女汉子”。

    20多年来,他主要致力于桥梁安全状态监测、评估与旧危桥加固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在桥梁加固研究领域,周建庭先后研发了10余种旧桥加固创新理论和技术,并在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全国12个省市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成功加固了339座桥梁。

    目前,他正在进行特大跨拱桥的健康与监测问题的研究。周建庭表示,此次获得国家“杰青”项目的支持,他将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更好地为桥梁看病。
 

 
 
    李剑: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器工程学院副院长,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973”课题、国家“863”课题4项,获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入选“重庆市百名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计划”。
 
    菜籽油除了炒菜还能帮助变压器绝缘,爱吃的你肯定想不到这一点吧。在国内率先开展植物绝缘油及其变压器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的李剑,在植物绝缘油及其纳米液体电介质、变压器智能化新技术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
 
    用植物油替代矿物绝缘油
 
    李剑从事电力变压器绝缘新材料与智能化新技术研究,他告诉我们,高电压输变电设备的安全需要有效地避免绝缘故障。
 
   “你们肯定想不到,巨大的变压器中除了设备,其他的空间都是被油充满的,这种油叫绝缘油。”李剑说,绝缘油在变压器中起着电绝缘和散热冷却的作用,现在用的大多是石油制成的矿物绝缘油。矿物绝缘油燃点只有160℃,一旦变压器过热或短路都可能引起绝缘油燃烧,造成变压器爆炸与火灾事故。
 
    而植物油的燃点可以达到300℃以上,而且可以自行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这样更安全,变压器的使用寿命也更长。
 
    李剑说,他从2000年开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山茶籽与菜籽油为原料研制成的新型植物绝缘油,部分指标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引领了我国植物绝缘油变压器的研究与应用。研究目前已经实现了产业化,河南电力科学研究院今年年初建成了年产1500吨的植物绝缘油生产工厂。“下一步,我还将继续研究植物绝缘油在大型变压器上的使用。”李剑说。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今年43岁的李剑,1990年在重庆大学机电工程专业学习,一直到博士毕业。升副教授、教授都是提前破格提拔。在同事、学生眼中,这和他工作认真拼命是分不开的。
 
    李剑刚留校任教时从事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他与实验室其他老教师一起,加班加点地做实验、研制监测设备、编制诊断软件。当时科研经费有限,他就自己动手安装调试,炎热的夏季,爬上约70℃的变压器安装传感器,钻进电缆沟敷设电缆;为加快监测设备开发速度,经常加夜班在变电站观测数据、修改程序;后半夜困了,就盖着大衣睡在变电站工具房的破沙发上。
 
    “做研究就是这样的。”李剑笑着说,作为大学教授,他不但要指导学生,还要进行好自己的研究任务。现在作为副院长,他还多了行政事务。除了出差,规定的上班时间他都在办公室处理行政事务,下班后就赶往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是常有的事。

 

    郑元义:重庆医科大学博士、留美博士后、硕士生导师,超声分子影像学重庆市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近5年主持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等9项,获得重庆市杰青基金项目,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超声不仅可以用来诊断病情,还可以用来治病,这就是39岁的重庆医科大学郑元义教授的研究内容。超声分子影像与治疗方面的研究,多种诊疗一体的多功能超声分子探针的设计,促进了超声分子影像向治疗领域的拓展。

    血管外肿瘤细胞实现超声诊断

    超声分子影像学最早就是由郑元义所在的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的王志刚教授提出来的。“这门学科很新,但也很有发展潜力。”郑元义说,超声分子影像研究能够为我们研究疾病提供一种深入细胞的更具体的显像工具,让我们可以无创、安全、实时、清楚地看到患病部位细胞内部的情况,更清楚地了解疾病。同时,通过超声分子探针,还能靶向治疗癌症等疾病。

    让超声诊断更清楚、让超声治疗成为可能,这就是郑元义做的研究。郑元义说,他及团队在王志刚教授的领导下,着重进行超声造影剂及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调控及相关科研仪器的研发。

    “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实现用超声诊断血管外肿瘤细胞。”郑元义说,他针对当前超声分子探针不能穿过血管内皮间隙的瓶颈问题,研发了相变型超声分子探针,实现了血管外肿瘤细胞超声分子显像,大大提高了癌细胞诊断的准确性,提高了疾病早期诊治能力。

    超声让杀癌药物精确释放

    “癌症运用靶向治疗效果好,对正常组织影响小,但是有些载体却并不够安全。”郑元义说,他们研究出了超声介导的微泡药物递送系统,具有非病毒载体、声控释药、声控效应、开放血管屏障等优点。

    也就是说,治疗癌症的药物只需要装入他们研发的微泡中,输入到癌症细胞聚集处,在超声下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药物的进入情况。通过超声控制,能促发微泡破裂,释放药物,并且超声能够在细胞上打孔,打开血管屏障,方便药物进入细胞,精准地杀死癌症细胞。

    “目前我们已经研发出了多功能超声分子探针、超声影像监控下的药物控释仪器,并且已经申请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郑元义说,目前中科院等研究机构已经开始使用他们的仪器从事研究。

 

 
关键词: 往变压器灌菜油
 
[ 市场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市场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