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欧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自然也是电力消费大国。事实上,尽管德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电力工业已经较为成熟,但其电网体制一直处于变革与探索过程中。近期,德国部分城市兴起了一股将市政电网收归公有的浪潮,这究竟是一股什么样的浪潮,其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是否代表着某种趋势?
四大能源集团的绝对优势
要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国有企业私有化相比,德国一向被认为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最远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是德国私有化的一个激进年代。1998年,德国通过新的《能源经济法》,开始电力市场改革。改革以后,德国输电网分别由巴登-符腾堡能源(EnBW)、莱茵-威斯特法伦(RWE)、意昂(E.ON)和大瀑布(Vattenfall)四大能源集团拥有,每个
集团同时拥有发电、配电和供电业务。
德国发电市场完全放开,投资主体多元化,但四大能源集团占有54%的装机容量和71%的发电量。从所有制看,虽然四大能源集团均为私营企业,但政府在EnBW、RWE和Vattenfall中均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只有E.ON完全是私有股份。
按照欧盟电力市场化改革要求,E.ON 将其输电网出售给了荷兰电网运营商TenneT,Vattenfall将旗下的50Hertz输电公司出售给了比利时输电网运营商Elia。原属RWE的输电网运营商Amprion按照独立输电系统运营商的模式进行了改革,并将大部分股份对外出售,原母公司仅保留25.1%的少数股权。TransnetBW是EnBW的子公司,巴登-符腾堡州通过回购股份方式取得控股权。
德国共有近900家配电网公司,其中近800家服务客户少于10个,前20家公司所占市场份额达到55%。四大能源集团所属的配电网公司占到总数的75%左右,可以说,德国城市配电网大部分为私营企业甚至国外企业所有。而城市配电网实行特许经营,市政府公开对外招标,中标者可获得配电网20年特许经营权。上一轮特许权招标是在上世纪90年代,即将到期。
城市电网公有化浪潮
在上世纪90年代的私有化浪潮中,很多城市都将特许权经营合同给予了私营企业或者国外企业。2011~2015年,德国约有1000个电力、燃气和供热特许权经营合同到期,新一轮电网特许经营权也将公开招标。在此背景下,一些城市掀起了“重新国有化”(德语:Rekommunalisierung)运动,正在以全民公投的形式,推动市政府成立公有制的市政电力公司(Stadtwerke),参与即将开始的新一轮特许权经营招标。斯图加特、康斯坦茨、图灵根等城市电网已经实现国有化,近期,汉堡、柏林两个城市的“电网公有化”公投最引人注意。
汉堡市决定将竞标城市电网特许经营权。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汉堡市对很多公共业务都进行了私有化,出售了很多资产。2001年,汉堡市政府根据公共事业企业的重要性程度,将企业分为四个类别。对于第一类企业,市政府必须绝对控股;对于第四类企业,市政府必须完全退出;对于第二类企业,政府持股50%~25%;对于第三类企业,政府持股25%以下。
对于汉堡电网,德国社会民主党要求至少2 5 .1%的股份为国有,而基民盟和绿党认为收归公有在财务上是可行的,建议100%控股,或者至少要绝对控股。2012年4月,汉堡市政府批准收购燃气网(E .ON)、热力网(Vattenfall)、配电网(Vattenfall)各25.1% 的股份,政府为此支付了5.435亿欧元,每年可以分到的红利为收购价的4%。
但是,民众并未止于25.1%的股权,在收集到11.6万个签名之后,关于将汉堡电网收归国有的建议正式形成了全民公投的提案。2013年9月22日,在举行2013年联邦议会选举的同时,汉堡举行了全民公投,50. 9%的市民支持政府10 0%回购电力和燃气配网。在2014年重新招标特许经营权的时候,市政府将参与竞标,对手将是Vattenfall和E.ON。
柏林市“收归公有”的公投未获通过。柏林电网目前由Vattenfall的子公司——柏林电网公司经营管理,特许经营权合同至2014年年底到期。按照相关法律,2014年3月底前,有意向竞标柏林电网特许经营权的公司需要提交申请,7月份组织评审,议会将在秋天最终决定下一个柏林电网特许经营权的归属(获得柏林电网20年特许经营权)。目前,柏林电网公司盈利状况良好,2012年电网业务税前利润达到7000万~8000万欧元。
在供水业务“收归国有”的同时,柏林也试图将电网业务“收归国有”。据《柏林日报》开展的一项民调显示,6 2%的柏林市民同意将柏林电网重新收归公有。大部分柏林电网公有化的支持者来自左翼政党(9 2%)和绿党(75%),社民党和基民盟也分别有62%和58%的人赞成。在45岁以上人群中,超过70%的人赞成,而在18~29岁的人群中,只有47%的人赞成。在受访的1005人中,55%的人认为柏林电网在收归公有后,能够比Vattenfall更好、更可靠地供应电力,50%的人认为收归国有后,电价会更便宜些。
2013年6月,柏林电网公有化的提议获得了形成全民公投提议所需要的签名数量。10月,就在举行全民公投的几天前,柏林议会决定在柏林供水公司下成立市政公用事业公司。11月3日,柏林市举行了能源供应“收归公有”的全民公投,但没有获得公投通过所需要的票数,赞成票数仅占24.1%,而公投通过至少需要达到2 5%的得票率。因此,柏林电网公有化计划就此搁浅。
谁在推动电网公有
德国社会有观点认为,在“市场或国家”这个问题上,国家越是向后退,在其合法性上的争论也就越大。他们可能会问,为什么国家征收了这么多的税费,而真正要做的事情却越来越少呢?越来越多的市民都在呼吁,不应再继续“国退民进”。特别在能源销售与生产领域,国家应该承担更加强大的角色,重新“收归公有”成为当下的热点词汇,这一观点的拥护者已经不局限于德国左翼阵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对公共福利十分重要的企业,掌控权必须掌握在全体市民手中。同时,民众越来越要求公开透明和参与权,四分之三的柏林人更希望他们的电力重新由国家提供。
在要求电力国有化的声音中,一个名为E nergietis ch的团体最为积极,该团队由激进分子以及多个绿色能源组织组成。该团体认为,当前的柏林电网运营商柏林电网公司(Vattenfall所有)没有选择购买更多的绿色能源,而一个国家控股的电网公司将会避免这种短视行为。据统计,Vat tenfall在德国80%的发电量来自高污染的褐煤。Energietisch提出:“我们要求在柏林建立一个生产可再生能源的公用事业公司,我们要求城市电网控制在民众手中。”Energietisch还指出,在德国人承受着高电价的同时,德国电网获得的利润(去年约1.5亿欧元)却都转移到了瑞典核电站与煤炭老板的口袋中。
当初对配电网进行私有化,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电价,实现更高品质、更有针对性的电力供应服务,但愿景并没有实现。据福布斯网站报道,面向欧洲23国首都的一项统计显示,德国首都柏林的税后电价为全欧最高。作为私营企业,私有电网公司的一切经营行为都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且其收益是得到保障的,基本上可以说是“旱涝保收”,因此德国能源转型的成本以电价附加的形式最终全部转嫁给了电力客户。在部分德国人看来,如果想长期保持电价稳定,将电网重新公有化或许是一个选择。
特许经营权到期使得“国有化”浪潮具备了“天时”,而私营配电网企业想要出售资产则是“人和”。毕马威咨询公司认为,德国城市电网国有化这一趋势在本质上并不是由政治因素所驱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私人投资者当前有出售资产的愿望。他们之所以想出售电力资产,是因为相对于其他一些国家来说,德国对电力和燃气管网的监管导致电网和输气管网资产收益率不高。此外,收归国有所需资金的银行信贷利息很低,这使得收购具有经济可行性。只要运营不出现亏损,就可以通过股息为收购融资,这样在收购配电网资产的初期,不会对政府造成财务上的负担。
为回购柏林电网,柏林市政府需要支付20亿欧元,而目前柏林负债约620亿欧元,每年需要向银行支付20多亿欧元。柏林的大学、医院、警察署等都需要大量投入,而兴建大型机场的决定又将大大增加市政府的财政压力,柏林已经没有能力承受更多债务。如果电网回购成功,城铁、燃气管网等收归国有可能会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些需要花费至少50亿欧元,柏林将永远成为德国负债最高的城市
此外,不少人怀疑公有制企业运营电网的能力。对于柏林市民来讲,他们只关心柏林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在意是否得到优质的电力服务。相反,由于缺乏足够经验、缺少有能力的工作团队,以及投资能力不足,公有制的市政电力公司运营电网的能力或许还比不上大瀑布公司。
国有化真的成为德国配电网发展趋势了吗?答案是“是也不是”。说是,是因为自2007年以来,已经大约有200个电网特许经营权合同由私人企业转为公有企业,而没有任何一个变为私人所有;说不是,是因为相对于15000个特许经营权合同来说,这个数字并不大,甚至很小。这些年来,德国配电网所有制如此纠结、反复,归根到底是因为德国人也很务实,他们在不断地比较和选择。要真正赢得市场,让消费者满意,恐怕“效率”和“服务质量”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