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晚间,凯迪电力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称,公司董事长陈义龙、董事潘庠生双双辞职,不再担任上市公司任何职务。此前2012年初,凯迪电力原总经理陈勇、副总经理徐应林,因2011年度经营业绩不达标,遭董事会免职。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这家致力于全面转型生物质发电领域的上市公司先后有6名高管离职。
对于陈义龙辞任董事长,其公告仅解释为“工作原因”。据记者了解,在发布董事长辞职公告之后的几天,凯迪电力董秘张鸿健频频主动约见媒体。“主要是希望舆论维稳,不要对董事长离职作过多解读。”一位知情者透露。
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的董事长,陈义龙在掌舵公司21年后突然离职,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近年来凯迪电力经营业绩连连滑坡。其2012年实现净利润3444万元,同比大幅下滑高达95.55%。作为公司全面转型的主要领域——生物质发电项目,也因部分电厂利润未达承诺指标,而遭大股东回购。
与此相关,凯迪电力大股东阳光凯迪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也被部分投资者指责存在利益输送之嫌。据记者获悉,小股东针对凯迪电力的维权举报已递交给湖北证监局。
业绩承诺二度落空
在凯迪电力2012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前夕,陈义龙的“突然”离职,在公司方面看来,陈义龙的离职是按照既定计划的工作变动。但在从公告看来,陈义龙的离职,似乎是“临时”安排。
6月14日的董事会是为了专门审议陈义龙等董事离职事宜而特别召开。而两名候选董事的议案,公司是以临时议案的形式,提交股东大会审议。这意味着,直到4月26日,公司董事会决议召开年度股东大会时,陈义龙尚未提出辞职的申请。
事实上,自去年开始,凯迪电力高层可谓震荡不断。继2012年初,凯迪电力原总经理陈勇、副总经理徐应林因业绩不达标而被免职后,今年4月,在凯迪电力发布2012年年报之际,公司原财务总监汪军、董秘陈玲双双离职,均不再担任上市公司任何职务。这意味着短短不到一年半时间,共有六名高管先后离职。
凯迪电力高管的频繁离职,与近年公司的业绩下滑不无关系。2011年,凯迪电力全年生物质发电营业收入4.69亿元,实现净利润仅3758.35万元,这与此前公司制定的销售收入约6亿、净利润过亿元的年度经营目标相差甚远。
而在2012年度,作为凯迪电力转型的主业,其生物质发电项目不仅没有好转,反而业绩下滑加剧。公司财报显示,2012年凯迪电力生物质发电项目收入4.64亿元,同比下滑29.62%。对此凯迪电力官方解释为,2012年中的燃料整顿,影响了生物质发电的发电量,导致收入下滑。
2012年6月,凯迪电力董事长陈义龙在一次股东大会间隙接受采访时曾称,在一次针对燃料供应链的自查中,发现包括秸秆等原材料收购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中间商加价、燃料恶意掺水、甚至公司部分燃料采购主管内外勾结损害公司利益等多种违规行为。
在此背景下,凯迪电力临时进行燃料供应链的整顿,甚至主动让部分生物质电厂停产,影响了公司的发电量和经营业绩,直接导致部分电厂承诺利润未能达标。彼时,在股东大会上层中小股东对记者称,“没有对燃料供应市场做充分的调研,就仓促上马生物质发电项目,说明公司的管理层存在严重的决策失误,甚至是草率的。”
受累于生物质电厂业绩的下滑,凯迪电力2012年净利润陡降八成。“连续两年业绩承诺未达标,这事实上是严重的误导了投资者。”一位凯迪电力的投资者对质疑称。
关联交易成疑
与凯迪电力业绩持续下滑相关的,是上市公司与大股东阳光凯迪之间频繁的大额关联交易。
曾经主营脱硫和电站建设的凯迪电力,在全面转型生物质发电领域时,采取的是由大股东投建生物质电厂,待建成后再由上市公司收购的方式。在2012年的一次股东大会上,曾有投资者现场质疑,为何上市公司不自己投建生物质电厂,而是向大股东高价收购?对此,陈义龙未正面回应,仅表示:“关联交易不可避免,关键看交易价格是否公允。”事实上2010年底,凯迪电力以2.96亿元的价格,收购大股东凯迪控股旗下已建成的望江、万载、宿迁三个生物质电厂,溢价分别达54%、61.69%、60.99%。其后,收购溢价一路上扬,2012年1月收购的五河电厂,溢价甚至高达75.37%。
但“高溢价”的收购,并未带来大股东承诺中的高收益。根据此前收购利润承诺,2012年上述五家生物质电厂,净利润均要达到1000万元以上。但事实上,截至2012年底,上述五家电厂全部亏损,无一盈利。其中五河电厂亏损达到1500万元。
这些电厂的亏损原因,即为上市公司所称的燃料市场的整顿。因利润未达到承诺,按照此前的收购利润承诺协议,大股东将对上述五个电厂全面回购。原本投资者期待上市公司通过收购生物质电厂,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却因为一次“突发”的燃料市场整顿,导致生物质电厂又回到了大股东的“母体”。
此外,大股东的回购条款之一为“由凯迪电力后续投入的工程建设支出以及对应交易价款按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作为资产回购的价款”,不少投资者质疑,在“后续工程建设支出”的核算上,大股东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其操作中,很容易低估后续投入价格,从而侵蚀上市公司利益。”
但在上述电厂的回购时,大股东忽视了尚未出售的CDM(清洁发展机制)收益,即碳排放交易收益。根据此前公告的信息,其单个生物质电厂CDM收益在1000万元左右,共计收益大约在5000万元。这意味着,对于这潜在的5000万的收益,将全面划归大股东,而上市公司颗粒无收。
针对凯迪电力涉嫌通过关联交易侵蚀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记者知悉,凯迪电力小股东徐财源已经向中国证监会和湖北证监局递交了举报信。“我是在4月8日,向湖北证监局递交了举报信。在6月7日,接到湖北证监局通知,将延期就举报问题给予答复。”据徐财源向透露,按照相关的规定,延期将不超过一个月时间:“这意味着,7月8日之前,监管部门将会就凯迪电力是否违规问题,给予明确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