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检测中的表现也不同。据悉,参与国家电网公司第一轮检测的24家企业以国内公司为主,只有2家国外公司,共6种企业类型,包括代理公司1家、研究机构1家、制造商与高校合作2家、传统互感器制造商4家、电子式互感器制造商14家、二次设备制造商2家。经过检测,4台通过全部检测项目的样品均来自具备一次、二次研发实验能力的制造商。故障较为严重的产品集中在制造商与高校合作、传统互感器制造商和新厂家,这三类厂家共5台,占56%。有专家断言,这类企业要具备生产质量可靠电子式互感器的能力还需要相当的历程。
据汪本进分析,传统互感器制造商主要与高校开展合作研究,由高校提供传感部件以及二次采集和转换器的设计,厂家凭借其在一次本体上的技术优势,拼凑出各种传感原理和结构的电子式互感器。因高校科研人员缺乏电子装置在变电站实际运行的设计经验,致使此类电子式互感器的故障多出现在二次部分。
二次设备制造商在电子电路设计和生产方面拥有先天优势,聘请少量一次本体设计人员或完全由自己设计电子式互感器的一次本体,此类电子式互感器的故障较多得出现在一次绝缘和动热稳定方面。
而一些无行业背景制造商,由于完全没有电力设备制造经历,只是在电子式互感器热和智能电网热中进入电子式互感器研究制造领域,产品缺陷更多。
当然参与检测的企业还只是行业中的一部分,仍有大批传统互感器厂家和其他行业制造商伺机进入电子式互感器领域。对此,汪本进提醒说,制造商想要生产出过硬的电子式互感器产品,需要在技术储备、技术及生产人员、实验手段、产品企业标准和工艺文件、生产设备等方面下大功夫。
电磁兼容问题最普遍
根据检测,电子式互感器本身暴露出的问题主要集中于电磁兼容、短时电流、温度循环、绝缘击穿等方面,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电磁兼容问题。而出现电磁兼容问题主要由于机箱屏蔽设计不合理;设备电源端口设计不合理,在浪涌抑制方面未采取合理措施或措施不当。
汪本进介绍说,这主要由于企业对暴露在户外强电磁环境的电子式互感器二次转换器的电磁兼容考核方法和严酷等级设计不足;部分电磁兼容试验项目的技术参数与现场实际存在较大差异,部分要求低于现场实际工况等造成的。
另外,电子式互感器检测依据的国家标准本身在电磁兼容试验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导致通过型式试验的电子式互感器在网上运行过程中仍频发故障与事故。电磁兼容试验结果的等效性,不仅需要理论分析计算,在进行现场实地检测的同时,需要搭建仿真试验平台,进行大量的试验验证,为进行更加严酷等级的电磁兼容试验提供检测依据。
有专家告诉记者,要改善这一问题,需要提高机箱屏蔽效能,电源、信号外接端口应采取滤波接入设计;采取抑制浪涌的元器件,防范浪涌冲击骚扰产生的电磁干扰;在电源口增加滤波器,吸收浪涌过程回路产生的高频干扰信号;改变电路结构或采取屏蔽,减少敏感回路受传导和辐射等高频影响;改进接地方式设计,克服地电位压差和高频信号干扰等。
针对电子式互感器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汪本进也给出了提高其可靠性的建议。如,提高过电压冲击能力,包括提出带等电位梯度屏蔽结构的小容量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分压器结构,减少大气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对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二次系统的影响程度;有效降低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传感器电容量,提高主绝缘可靠性;减少系统暂态过程中通过耦合电容器的脉冲电流,降低因地电位升高导致的采集单元故障率等。同时,提高二次部分可靠性,如采用具有自校准功能的多冗余采集器设计,改善电子式互感器的可靠性和互换性;使采集器实现状态维护(热插接)的功能,可在线更换任何一个故障或工作异常的模块,非故障模块自动进入工作状态,不影响电子式互感器正常的计量、测量、保护功能;采集器在线实现自动调节与误差校核的功能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