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伴随着我国高铁、核电、特高压电网、通信出击全球市场,“工业4.0”的概念成为热议话题。“工业4.0”也被解读为我国未来产业升级之路。
在特高压电网方面,我国特高压技术日臻成熟——首条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自2009年初投运后,已安全运行6年多,目前已建成“三交六直”特高压线路;未来,有更多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运,源源不断地将西部、北部清洁能源甚至国外清洁能源输送到我国东中部地区的电力负荷中心。
“特高压是优化能源结构和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国内沿途所涉省份均为能源资源大省或新能源基地,特高压电网可为能源消费转型提供重要支撑。”国网交流建设分公司总经理张书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特高压电网可实现优化资源配置 发展还需多方合力
普遍认为,我国能源结构与经济发展布局不匹配,经济发达地区是能源贫乏地区,而能源富裕地区大部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能源资源禀赋造成供需的极不平衡。
资料显示,70%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76%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南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也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部。
“解决能源与需求不均衡问题,必须实行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特高压电网是解决在全国范围内能源优化配置的必由之路。”张书豪表示,不论是技术上还是传输距离、传输能力上,东部地区大量需求的能源资源,仅靠铁路运力是不现实的,发展特高压是必然趋势。
张书豪同时表示,在没有实现大规模储能之前,电力即发即用的特性,决定着必然存在峰谷问题和时差问题。通过特高压实现我国与其他国家电网互联,超过3个小时的时差之后,就可平衡用电负荷,提高负荷率,减少装机容量,实现电网的经济运行。
“能源资源是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特高压建设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张书豪表示,特别是目前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走区域联合的经济趋势,将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对能源的需求,“实现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特高压电网支撑。”
谈及特高压电网建设发展遇到的阻力,张书豪认为,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适应改革、适应发展。我国要加快能源统一规划,加快国内特高压建设,尽快形成骨干网架,体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释放对环境优化改善的能力。
区域发展不平衡为特高压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3月27日,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开工动员大会在京召开,这是继“两交一直”工程(淮南—南京—上海、锡盟—山东、宁东—浙江)核准开工后,第4条获得核准开工的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
“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建设,将有力推动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促进蒙西与山西能源基地开发,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张书豪表示。
按照国家能源局拟定的12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规划,将推动“四交四直”8条特高压工程项目。其中“四交”包括内蒙古锡盟至北京、天津至山东特高压交流,内蒙古蒙西至天津南特高压交流,陕北榆横至山东潍坊特高压交流,安徽淮南经江苏至上海特高压交流(淮南-南京-上海);“四直”包括宁夏宁东至浙江特高压直流,内蒙古锡盟至江苏泰州特高压直流,山西至江苏特高压直流,滇西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
“锡盟至济南特高压建成以后,可将内蒙的资源有效输送出来。内蒙的坑口电厂实现资源就地转化,促进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张书豪对特高压寄于厚望。国家把8条特高压纳入环境治理规划,是非常正确的。随着交直流特高压电网的形成,作用将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目前的作用就是通过远距离输送,解决了发达地区不建或少建发电厂的问题。
据介绍,目前东部发电厂的利用小时数逐步下降,西部发电厂的利用小时数逐年上升。可以证明,缓解了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压力,提升了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处于中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发展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节能降耗,二是加快建设。“因为我国节能技术投入较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有限,走节能降耗道路太慢;所以,加快发电装机建设,但从长远看,经济发达地区能源依然紧张。”张书豪表示,沿海地区发展核电,只能缓解局部能源紧张局面,不是能全面解决问题。因为我国是贫铀国家,铀是战略物资,完全靠进口是不现实的。
张书豪认为,能源基地的火电、水电、风电外送,都需要特高压做支撑,当前特高压输电网络还没有建成,经济效益、环境治理作用等还没完全发挥出来,如果形成三华电网,将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实现国内、国际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其后期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谈及交流特高压发展的前景和未来,张书豪充满信心,他认为,前途非常光明。不论从促进“一带一路”发展,和平外交、经济外交,还是从造福人类的角度出发,特高压技术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发展趋势不可阻挡。“随着高层领导对特高压技术的认可,特高压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将形成一个中国引领的特高压国际大发展时代。”
原标题:机遇与挑战并存 特高压电网发展需多方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