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洞庭湖区,4家生物质电厂年消耗秸秆150万吨,由此派生出一个新职业“秸秆经纪人”:走村串户收秸秆,为生物质电厂送“口粮”。
为提升清洁能源消耗比重,“十二五”以来,湖南省按照“基本稳定水电、适度发展火电、积极发展新能源”的思路,积极优化省内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风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风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与2010年相比,增加80万千瓦,增长4倍。预计到“十二五”末,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将逼近200万千瓦。
惠民生 破解农村用电大难题
“十二五”以来,供电质量大提升,村民感受最明显。
“现在方便了,煮饭、炒菜、烧水都可用电;打米机、洗衣机也真正派上了用场,不再是摆设。”10月底,记者在湘西永顺县抚志乡山河村采访时,村党支部书记谢思清对改造升级后的农网赞不绝口。
以前,山河村由地方电力公司供电,用电质量差,“能顺利看完一集电视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2011年,由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接管全县电力供应后,大规模农网改造升级随之铺开,山河村百姓很快就用上了高质量的“放心电”。
群众的好口碑,是对湖南省大力开展电网建设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褒奖。
“十二五”初,除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供电区域外,全省还有600多个地方电网供电区,涉及96个县(市、区)、6725个村,用电人口739万。这些电网产权主体多、权属关系复杂、基础设施差、供电能力弱,既制约农村发展,也影响百姓生活。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积极配合全省农村电网改革,从“十二五”开始着手对这些具备条件、有意愿进入国家电网的地方小电网进行“代管、收编、改造”。
该公司农电部副处长陈超强介绍,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十二五”以来湖南电网开展了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着力解决进村入户输电设施陈旧、线路老化、供电可靠性差等问题。如今,绝大部分农村电网“脱胎换骨”,村民也和城里人一样用上高质量电。
原标题:湖南构建电力输送大通道 破解农村用电大难题场投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十二五”以来,湖南省内一批重大能源工程开工建设,一批重要的能源基地建成投产,能源结构和生产布局日益优化,能源安全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保供应 构建电力输送大通道
2015年6月3日,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湘潭开工。对能源供应偏紧的湖南来说,其意义非同小可。
这条总长约2383公里、总投资超过260亿元的输电大通道,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电压等级最高、送电距离最长、输送容量最大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也是首条直接为湖南供电的特高压线路。其年输电量,相当于6个长沙电厂的年发电量,可满足当前湖南全年1/4强的用电需求。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消耗持续增长的需求,“十二”五以来,湖南省着力构建电能输送大通道,提升大范围电力调节能力。
省内电网主网架从220千伏向500千伏全面升级。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副处长潘力强介绍,目前全省输电主通道均由500千伏线路构成,且相邻之间至少有两条这样的线路相互联通,形成环网,有效破解湘西南、湘西北、湘北等地区富余电力向长株潭负荷中心、湘南电源薄弱地区输电瓶颈。“这种环网结构,技术先进、运行灵活、经济高效,既可确保电力大容量、高速快捷输送,也为安全稳定供电套上‘双保险’。即使一条线路供电受阻,另一条线路可确保电力供应不中断”。
扩大外电入湘通道。在原有500千伏入湘线路的基础上,拓展特高压线路向湖南输电。除已开工的上述酒泉至湖南线路,荆门—长沙、雅中—衡阳、长沙—南昌、湘南—赣州等多条特高压线路,前期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不久的将来,湖南省将与周边的湖北、四川、重庆、江西等省市实现特高压线路互联互通,从而使湖南可大范围配置省外电力资源。
优结构 清洁电能占比大提升
11月上旬,瑟瑟寒风中,洪江市与洞口县交界的八面山林场的一个个山头上,75台风电机组正纵情挥舞长长的叶片。这个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的风电场,是湖南省目前最大风电场,自今年6月3日全面投产以来,已向全省贡献了超过1.5亿千瓦时电量。“十二五”以来,湖南省相继在临武三十六湾、苏仙区仰天湖、城步南山牧场、宜章太平里、江华冬田等地,大规模开发优质清洁的风电资源。
对湘潭市岳塘区湖工花园刘锐家而言,用电形势今年有了“逆转”:6月份,他在自家屋顶上建了个“家庭光伏电站”且实现并网发电,除了满足自家用电需求,剩余的电量则卖给电力部门。刘锐家的这一变化,得益于国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政策“红包”: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分散接入低压配电网,允许富余电力上网,电网企业按国家政策全额收购富余电力。如今,全省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各市州均都有实践。湘潭九华经开区、长沙经开区等园区的大型车间屋顶,已建起大规模光伏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