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工程院正式公开《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绿皮书指明了未来十年电力装备等十大重点领域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着重引导企业的创新活动,引导市场和社会资源向国家的战略重点有效聚集。
绿皮书指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广泛征集了来自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学会协会的意见,六易其稿,是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战略性、具有十分重要参考价值的咨询报告。同时,考虑到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速度很快,技术路线图将每两年滚动修订一次。
电力装备制造强国的特征是什么?如何实现?随着绿皮书的公布浮出水面。
明确强国目标,主攻重点产品
为实现制造强国第一个十年目标,绿皮书分两阶段明确了具体目标。
发电装备方面,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1亿千瓦/年,国产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出口比重占到年产量的30%;到2025年,形成3家具有资金、规模、技术、质量、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大型火电、水电、核电等成套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及储能装置市场占有率超过80%。
输变电装备方面,到2020年,行业产值达到2.2万亿元,国产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成套装置出口比重超过20%;到2025年,行业产值达到3.0万亿元,形成以我国为主导的国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成套装备标准体系,国产关键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输变电成套装置出口比重超过25%,产品可靠性及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绿皮书提出了电力装备制造强国的发展重点。在重点产品上,清洁高效煤电成套装备主攻1200兆瓦等级超超临界机组、700℃更高参数先进超超临界机组、600-1000兆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1000兆瓦超(超)临界空冷机组、烟气高效超净排放装置及碳捕捉成套装备、大型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IGCC)。
重型燃气轮机主攻50-70兆瓦燃气轮机、F级30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G/H级40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
大型先进核电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兆瓦、1500兆瓦、2000兆瓦等级第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成套装备,同时发展200兆瓦高温气冷堆、600兆瓦快堆、100兆瓦钍基熔盐堆核电成套装备。
水电成套装备重点发展容量150-400兆瓦、调速范围±10%开变速抽蓄机组、700米水头段定速抽蓄机组;额定水头202米的1000兆瓦等级超大型水轮发电机组;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轮机组。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的发展重点是5兆瓦等级风电机组、10兆瓦等级大型海上风电机组、风电群组智能管控系统;太阳能单塔功率50-150兆瓦大型光热发电机组;生物质和垃圾清洁燃烧机气化成套装备。
在输变电装备方面,重点发展的产品有特高压交直流成套装备、发电机保护断路器成套装置、智能变电站成套装置、智能配电网成套装置、柔性直流输变电设备、节能环保型输变电设备、用户端电器元件、用户端电气成套装置、用户端系统解决方案。
此外,绿皮书还对发电输变电装备关键零部件和关键共性技术提出了要求。在关键零部件方面,重点攻克现阶段自主化难度大的产品,如重型燃气轮机高温部件及控制装置,大型核电冷却剂主泵,大型核电汽轮机2000毫米等级末级长叶片,特高压用关键零部件套管,高压大功率IGBT模块,大容量真空灭弧室等。
落实应用示范,匹配支撑举措
面对国产装备应用推广难的痼疾,绿皮书明确了应用示范工程的重点领域。
清洁高效发电应用示范工程主推1200兆瓦等级超超临界机组、600-1000兆瓦超(超)临界流化床锅炉、1000兆瓦等级超(超)临界空冷机组、高效超超临界机组,50-70兆瓦级、300兆瓦等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等;大型核电应用示范工程主推1000兆瓦、1500兆瓦、2000兆瓦等级核电成套设备及200兆瓦高温气冷堆、600兆瓦钠冷快堆;.抽水蓄能及大型水电应用示范工程主推150-400兆瓦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1000兆瓦等级水轮机组;新能源应用示范工程主推50兆瓦、100兆瓦等级光热发电,5-10兆瓦风力发电。
输变电方面,±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制及示范应用,包括换流阀、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直流避雷器、直流测量装置、直流旁路开关、直流转换开关、直流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以及干式套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成套装备工程现场组装示范应用根据特高压工程要求提供使用产品,通过精细化管理以及工艺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通过实验室认证工作的开展,提升套管试验能力。
针对不同行业的特殊性,绿皮书还量身匹配了战略支撑和保障举措。在发电装备领域,第一是完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税收、金融等市场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研究和制定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清洁高效发电设备技术进步和产业化。
第二是建设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国家重大创新基地,以现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创新载体基础,优化和集成创新资源,进一步发挥创新链各类创新载体的整体优势,以新的组织形式,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集中组织实施面向国家目标的协同创新。
在输变电装备领域,首先,打造完整的输变电装备研发、制造、试验、检测和认证体系,实现与国际实验室互认;其次,组建行业中央研究院,围绕产业发展提供规划、标准、试验认证、产品故障分析诊断、可靠性评价、行业管理、信息化咨询,以及基础性、前瞻性、共性的技术研发和服务;最后,建立输变电产业政产学研用创新联盟,重点突破智能电网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应用技术方面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