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国电力等产业发展趋势判断与对策建议-国内市场要闻-市场新闻-变压器市场网
| 手机版       您好,欢迎来到变压器市场网!平台已覆盖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印度、南非、俄罗斯、加拿大等海外区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新闻 » 国内市场要闻 » 正文

十三五:我国电力等产业发展趋势判断与对策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05  来源:中国投资  浏览次数:5495
分享到:
核心提示:十三五:我国电力等产业发展趋势判断与对策建议
 “十三五”规划期我国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能否成功转型升级

文/国家发改委产业所所长黄汉权

“十三五”规划期我国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能否成功转型升级。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随着“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加快推进,我国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迎来重大利好,有利于推动传统行业尽快探底企稳,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形成规模。

产业发展趋势判断

展望2016年,我国3次产业仍将延续“十二五”时期发展态势,预计2016年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将分别达到4.0%、5.8%、8.1%,占GDP的比重分别为8.8%、40%、51.2%。纵观整个“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将呈现以下变化趋势。

(一)服务业将继续领跑3次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十三五”我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重要特征就是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和GDP增速。从需求看,随着国民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转变,城乡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休闲、旅游、医疗保健以及住房、出行等提高生活方便程度和生活质量、以非实物消费为主的服务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服务消费将取代食品成为最大消费支出项目。从供给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引用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国家密集出台的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各类改革和政策措施的推动,服务业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内社会资本和外资大规模进入的领域,服务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二)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将更加明显

一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加快,服务在制造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企业利润越来越多地来源加工制造之外的其他环节。据德勤公司研究报告《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件管理调研》表明,在其调查的80家著名制造企业中,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的平均值超过25%,有19%的制造业公司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二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不断加深,越来越多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发展“互联网+制造业”,制造业技术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从以机器化、标准化、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制造时代向以智能化、信息化、柔性化为主要特征的先进制造时代迈进。三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将显著提升,种养结合型、链条延伸型、农业功能拓展型、技术渗透型等多种融合模式将呈现竞相发展格局。

(三)“去产能”将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围和深度开展

经过上世纪前10年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的产能快速扩张,我国工业很多领域积累了大量过剩产能。由于过剩产能数量巨大,与20世纪90年代末过程相比,本轮去产能任务更加艰巨,需要时间可能更长。有分析认为,本轮化解产能过剩至少需要3~5年时间。这意味着“去产能”将贯穿整个“十三五”时期,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与以往相比,本轮“去产能”将强调抓住“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等手段和并购重组的方式,倒逼过剩产能退出。这样,以往依靠地方政府支持保护赖以生存的落后企业,将市场机制作用下被淘汰出局。

(四)绿色低碳化发展将成为产业追求的方向

面对日益尖锐的资源环境矛盾,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能源资源约束强化逼迫我国产业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是能源利用将向高效、绿色、安全模式转型,传统能源使用效率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不断提升。二是节能环保产业将实现高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三是循环发展模式将得到更广泛普及,绿色、智慧技术加速扩散和应用,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绿色服务业加快兴起。

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

在用好财政、货币等总量政策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提高资源有效配置的市场化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要重点聚焦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5大重点任务,统筹运用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5大政策支柱”,综合发力,确保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

(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为目标,按照“改革先行、企业主体、重点突破、人才为基”的原则,做好创新驱动的顶层制度设计,加快构建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的体制机制。坚持企业主体,大力推进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坚持重点突破,着力推进新兴产业和重点地区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人才为基,加强领军人才、复合人才和专业人才培养,夯实增强创新动力的科技人才基础。积极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作用,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知识产权保护、垄断行业改革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使创新驱动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基本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三)着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重塑实体经济竞争力

根据生产企业不同成本变化情况,找准政策着力点,多措并举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一是加快普惠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努力降低企业税费成本;二是通过降低银行服务收费、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和结构调整等途径,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适当降低中小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减少企业社保负担;四是进一步降低运输企业的税收负担,创新交通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有效降低不合理的物流成本;五是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支持企业走出去,扩大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我国具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性价比高的优势装备制造产能。要发挥好我国对外开放的优势,积极主动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逐步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势。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强与周边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产业合作,推动高铁、电力、通信、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走向世界,拓展国际发展新空间。深化与德国、法国、瑞士、韩国等制造业先进国家的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原标题:我国产业发展趋势判断与对策建议

 
 
[ 市场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市场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