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电网:在“中国引领”下实现全球互联-国内市场要闻-市场新闻-变压器市场网
| 手机版       您好,欢迎来到变压器市场网!平台已覆盖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印度、南非、俄罗斯、加拿大等海外区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新闻 » 国内市场要闻 » 正文

特高压电网:在“中国引领”下实现全球互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06  来源:亮报  浏览次数:6096
分享到:
核心提示:特高压电网:在“中国引领”下实现全球互联
 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将能源远距离地在国与国、区域与区域、洲际与洲际之间安全、高效、清洁地传输,进而统筹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资源的开发、配置和利用。随着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几千公里之外的北极风电、赤道太阳能发电基地的电力可以输送到各大洲用电负荷中心,满足人类的用电需求。

现实需要

构建全球联网的能源配置大平台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是特高压电网,特高压输电将输电距离提升到2000~5000公里乃至更远,赋予电网更大范围调配资源的能力。

全球清洁能源分布并不均衡,风能主要分布在北极、亚洲中部和北部、欧洲北部、北美中部、非洲东部及各洲近海地区;太阳能主要分布在北非、东非、中东、大洋洲、中南美洲等赤道附近地区。这些清洁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大多远离负荷中心,相距数百到数千公里,这便需要构建具有全球配置能力的能源平台,以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技术为支撑,促进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交互,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全球范围内能源的远距离、大规模输送需要特高压电网提供有力支撑。从全球来看,国家和地区间的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分布不平衡,能源基地远离负荷中心,需要实施能源的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的优化配置。以我国及周边地区能源资源情况为例,中国新疆、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各类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而当地能源需求小、能源价格水平较低。这些地区与欧洲用电负荷密集的国家和地区的距离大约在4000公里以上,一般高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不具备如此远距离的输电能力,需要利用特高压电网实现远距离跨区输电。±800千伏直流输电功率达到800万千瓦,经济输电距离2300公里;±1100千伏直流输电功率超过1000万千瓦,经济输电距离4500公里。采用特高压输电,将我国及周边地区的能源送往欧洲,可以有效解决欧洲能源供应和电力保障问题。因此,基于特高压技术的跨国、跨洲能源输送网络的建设是实现全球能源互联,解决能源电力远距离输送的合理选择。

技术成熟

保障跨洲跨国电力输送安全可靠

特高压技术已成为成熟适用技术,全球各大洲之间、洲内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之间的距离都在特高压交、直流电网输送范围内。

特高压交流主要用于构建坚强的国家、洲、洲际同步电网,以及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特高压直流主要用于大型能源基地超远距离、超大容量电力外送和跨国、跨洲骨干通道建设。可以预见,由于风电、太阳能发电相比传统电源,容量效益较小,还需要扩大灵活调节电源的建设规模;在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情况下,相比传统发展模式,全球电力总装机将会大幅度增加,特高压电网、超高压电网、配电网的投资规模也将大幅度增加。

随着跨洲跨国电力贸易快速增长,全球能源互联网在保障能源供应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高压电网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主网架,世界各大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都在特高压输送范围内。北极风电可以通过特高压向亚洲、欧洲、美洲送电,构建亚洲—欧洲—美洲互联电网;北非、中东太阳能可以通过特高压向北送电欧洲、向东送电亚洲,构建欧洲—非洲—亚洲互联电网。其他各洲之间、国与国之间都可以通过特高压等多种方式实现互联。跨洲跨国电网互联具有显著的时区差、季节差、电价差效益,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实现能源生产全球化、配置全球化、贸易全球化。

结构坚强的电网网架是保障安全可靠供电的基础。构建特高压/超高压同步电网,能够充分发挥大电网优势,有效抵御重大自然灾害和各类严重事故冲击,显著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运行可靠性。中国国家电网加快建设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和跨区电网,初步形成结构合理、交直流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显著提高。

成功实践提升我国在世界能源领域影响力

以特高压为基础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打破了西方以油气为基础的传统能源体系,提升了我国在世界能源领域的影响力,也巩固了我国特高压、智能电网技术的领先优势,增强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极大地带动国内智能电网、储能、电动汽车、新能源等战略型产业发展。

在标准方面,经过十年不懈努力,国家电网公司已掌握了建设运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的核心技术和全套设备制造能力,我国成为世界唯一成功掌握并实际应用特高压这项尖端技术的国家。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逐步赢得国际认同,中国特高压技术和电工装备产品也将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的落地,必将推动能源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带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产品“走出去”。

目前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条件已经具备。中国电网发展的成功实践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中国国家电网已建成投运“三交四直”7项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六直”10项特高压工程。已建成智能变电站2286座,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1500余座、充电桩3万个。中国风电装机1.3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200万千瓦,比2010年分别增长3.3倍和45倍。国家电网成为全球接入风电、光伏发电规模最大的电网。特高压输电技术先进成熟,为跨洲跨国电网互联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高压电网

三大优势

●社会效益

特高压相关行业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特点,产业链长,影响面广,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明显。发展全球特高压电网,可以有效促进世界各国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同时,还可以直接拉动国家之间的投资和能源贸易,带动设备制造、冶金、建材、信息等行业发展和技术升级,扩大就业,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节能减排效益

以中国至欧洲的跨洲际电网为例,构建长达4000至8000公里的超远距离中—欧特高压输电通道,可以把中国、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地的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打捆向欧洲输送。经研究论证,一条输送功率1000万千瓦的线路每年可向欧洲提供600亿度清洁能源,替代2052万吨标准煤,减排5705万吨二氧化碳、41万吨二氧化硫。

●能源互济效应

时差导致了人类自然生产和生活规律的差异,不同时区电力负荷需求的波动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利用这种互补性实现全球范围内电力负荷的削峰填谷是可行的。以欧亚地区为例,欧亚地域辽阔,东西时差大,不同地区负荷特性、电源结构差异较大,洲际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实现整个欧亚大陆范围内的跨区域余缺调剂、错峰避峰、互为备用等效益。

原标题:特高压电网:在“中国引领”下实现全球互联


 
 
[ 市场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市场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