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煤价的大幅下跌,让一些原本处于淘汰边缘的火电厂再次进入“规模扩张”阶段,与此同时,以水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的并网消纳问题也日益严重,一些水电站不得不让本可用来发电的水白白流走。
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围绕“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建设煤电建设风险预警机制”连发三文,业内普遍认为这是为严控当前煤电行业产能而打出的组合拳。
四川一位发电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在产能过剩的宏观背景下,此番国家“动作”来得恰逢其时,对于清洁能源的推广无疑是巨大的利好消息。
事实上,眼下电力产能过剩已成为不争事实。
根据国家能源局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969小时,同比降低349小时,是197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发布《2016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称,在用电需求骤减的同时,至2015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已达到15.1亿千瓦,原本全年设备利用小时数应该在5500小时左右的火电发电却降至4239小时,过剩产能超过20%。
业内预测,随着当前经济发展逐步放缓,2016年电力过剩问题可能更加严重,行业上下又该如何突破这一困局?
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采访发现,当前化解电力过剩产能,其背后面临着此前火电机组增势过猛、“风光水”清洁能源三弃痼疾难消等诸多挑战,而任一难题的化解对于电力行业而言都意味着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
过剩时代的火电“逆袭”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火电项目投产2343万千瓦,同比增长55%,而业内人士透露,2014年我国国电新增装机增长8.7%,是电力消费增长的2倍多。“近年来我国煤电装机规模快速增加,煤电产能过剩的潜在风险逐步显现。”日前,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公开表示,预计今年我国火电新增装机规模将超5000万千瓦,如果照此发展,未来几年我国煤电行业将会变成现在的钢铁和煤炭行业。
记者了解到,随着近两年“简政放权”改革的逐步推进,火电项目审批权逐步由中央部委下放到地方政府手里。
资料显示,去年3月,环保部将火电站、热电站、国家高速公路等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同年7月,山西省环保厅便在之后3个月里批准了21个同类低热煤发电新建项目。而在火电项目审批权限下放之前,环保部2013年全年审批火电项目为41个。
在整体经济下滑,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为何企业还如此固守火电阵地,对火电情有独钟?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利可图。”有受访专家分析,这主要是源于近年来煤炭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各类煤矿产能相加已经超过50亿吨,而2015年煤炭消费量仅为35.1亿吨,这便导致煤炭价格大幅下跌,一路从2009年的每吨1000元跌至2015年每吨不到400元,大幅提升了电力企业利润。“火电投资是长远之事,虽然现在电力过剩存在,但低成本带来了低利润的增多,电力企业仍然可以盈利。”一位火电厂负责人如是说。
“很难理解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却出现了火电厂的逆势而行。”据了解,在供大于求的局面下,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为保障火电年度发电量计划,以牺牲清洁能源上网电量为代价,优先保障化石能源电量收购的现象,也就是在燃煤火电厂发电量尚未完成时,水电、核电等先进节能机组要减发让路。
有四川水电企业负责人透露,受上述做法影响,眼下弃水问题亦随之增多,一些水电站不得不让本可用来发电的水白白流走。
清洁能源发展处境艰难
记者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发现,上文相关企业负责人所谈到弃水问题的确存在。
国网四川电力副总经理陈云辉曾公开表示,当前四川省电力供大于求矛盾日益突出,省内全社会用电增速大幅下降,水电弃水量亦呈现翻倍增长趋势,预计2016年弃水电量或将达到200亿千瓦时,而如果按照当前国内水电价格平均3毛钱计算,意味着四川省今年将有超过60亿水电产值消失。
陈云辉认为,四川水电“弃水”原因并不唯一,省外接纳意愿减弱及外送通道建设与水电发展不匹配仅是部分因素,技术领域的水电发电特性与用电负荷特性不匹配则诱发了天然性弃水难题,而水电集中投产与省内用电增长的不匹配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四川水电投产3976万千瓦,相当于每两年多投产一座三峡电站,但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却从2011年的13.7%下降至2014年的3.81%,到2015年已同比出现负增长。
事实上,四川的电力“弃水”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尴尬处境。近几年,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步伐加快,除水电外,风电、光伏新增装机量亦双双位列世界第一。一份关于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至2014年底,我国水电总装机3亿千瓦,风电总装机9581千瓦,光伏发电总装机2428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已占到全部电力装机的1/3,但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面临的并网消纳问题也日益严重,眼下电力行业弃水、弃风、弃光的电力“三弃”痼疾成为业内不讳事实。
此外,据2014年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弃水弃风弃光损失电量超过300亿千瓦时,水电弃水电量占比超过90%。在全国风电利用小时数同比减少160小时情况下,累计弃风电量高达126亿千万时。虽然当前光伏发展初成规模,“弃光”现象总体不严重,但甘肃、青海等局部地区“弃光”比例超过20%,远超出典型国家3%以下弃风限电率。
业内分析认为,当前“三弃”问题的加剧不仅是新能源装机、电网间不匹配以及火电机组调峰能力不足的技能问题,更主要的是电源总体规划有待于进一步统筹、系统运行管理效率需继续提高,反映了我国现行电力发展和运行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的现状。
改革之势不可逆转
面对此种困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能源集团总经理丁焰章公开呼吁应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包括化解煤电过剩产能、解决风光水“三弃”难题、加快推进电改落地等诸多方面。
近日,在业内加大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结构调整的强烈呼吁下,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连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通知》、《关于促进我国煤电有序发展的通知》等三份文件,明确将严控煤电总量规模及各地煤电新增规模,取消一批不具备核准条件的煤电项目、缓核一批电力盈余省份煤电项目、严格按程序核准建设煤电项目等措施,此举一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这便意味着火电企业必须告别过去“规模扩张”阶段,提高准入门槛,加快火力发电技术的转型升级,进入清洁高效发展的新阶段,才能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
对于风光水等清洁能源所面临的消纳瓶颈,业内专家认为当前可重点从技术和市场两方面推进改革。技术角度即根据本地消纳能力、调峰电源和外送通道建设等情况合理规划清洁能源发展规模,避免无序、过快增长;加快主送新能源输电通道建设,确定各类电源合理配比;最大程度发挥系统调节能力,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从市场而言,则需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直接参与电力交易,优化配置电力资源。
“以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为特征的能源革命已成为必然趋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此进一步提出,未来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是必然趋势,也是其从替代能源走向主力能源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他同时认为,可再生能源行业必须要加快提升质量和技术,实现成本降低,形成符合市场的商业模式,最终才可以不依赖扶持,与传统能源平价竞争。“电力体制改革强调电力市场多元化,市场化的部分就要用市场化的手段去解决。”孟宪淦如是说。
链接
国家能源局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处于“相对过剩”阶段
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3.2亿千瓦,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621小时,同比降低48小时。与上年相比,一半省份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同比下降。2015年底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2934万千瓦,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728小时,同比下降172小时。
分析认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处于“相对过剩”阶段,而主要原因是可再生能源本身超常发展与厂网不协调所致,这在煤电新投产增量不大而“三弃”问题突出的黑龙江、吉林、云南等省份表现更为突出。
另外,国家能源局曾深入分析了导致水电弃水的5大主因,发布《水电基地弃水问题驻点四川监管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四川调峰弃水电量达96.8亿千瓦时,占丰水期水电发电量的14.93%。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水电快速发展,但省内、省外消纳市场持续低迷,水电快速发展与电力需求增长缓慢不匹配;汛期来水偏丰,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低谷时段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需要水电调峰弃水;水电外送通道能力潜力可挖,如果挖掘外送通道潜力,部分时段一些线路的输送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以减少调峰弃水量;省内网架约束影响消纳,应排除网架约束对火电开机方式的依赖,满足丰水期水电全额输送负荷中心的要求;火电调度运行存有待解难题,市场机制还需完善,调度机构应进一步优化电网开机方式和发电组合。
《报告》还披露了影响四川水电消纳的其他制约因素,包括国家节能发电调度政策执行不到位、发电权交易行为不规范、上网侧丰枯及峰谷电价政策削峰填谷作用不明显等。
原标题:水电弃水 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