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
设备企业走出去必然会面临政策、环境、管理等风险。虽然可以肯定走出去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但对于赢利水平来说还很难断言,这需要企业在国外项目的开展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电力设备企业走出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靠近市场供应端。如防爆产品主要为煤矿和石化产业服务,中东地区石化企业众多,国内有些企业便在伊朗设厂,更好的为前端市场提供直接服务;二是在原材料的前端设厂。如国内一些特种变压器企业去非洲开工厂,因为那里铜价便宜,他们将非洲变成一个部件加工厂,产品仍是运回国内消纳;三是直接在海外兼并企业。卧龙电气集团兼并德国ATB便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四是品牌价值的转移。比如低压电器行业出现的购买欧洲中小企业的品牌,贴牌生产。”白文波告诉记者。
卧龙电气集团收购德国ATB集团之后并没有大量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去德国,而是用董事会的形式植入一些中国式管理方式,不断的扩大在欧洲兼并的范围,收购完成后,卧龙电气可凭借ATB在海外市场的品牌与市场网络,快速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进入全球高端电机市场。
实际上,我国电力设备企业走出去的 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国际上对电力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投资成本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受西方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遇到了围追堵截。“就发输配来看,很少有市场前端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如果没有市场作为基础,仅仅是为了转移人力成本、为了避税而走出去意义不是很大。目前企业直接在海外并购企业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白文波说。
练好内功
近年来,国际市场订单的大幅下降,既有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应看作经济发展周期的正常反应。然而从国际市场上看,对高性能电力设备的需求还是在不断增长,市场的疆域和空间仍在不断扩大。
这就倒逼中国设备企业要在核心技术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企业走出去虽然在财税、政治、文化等层面面临许多不可控的因素,但练好内功无疑才是拓展国际市场的根本。
“目前我国出口国外的电力设备产品普遍卖不出好价钱,虽说个别行业已经达到国际领先,但大量的基础行业产品并没有达到国际平均水平,而在国际市场上也鲜有我国独立的品牌,电工行业近年来发展确实是比过去强了许多,但总体上还得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行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白文波说。
对此,徐翔深有感触:“大全集团与国外产品几乎已经没有差距,但参与国际市场的硬件、软件条件都具备还需要一个过程。”今年4月举办的“2013年德国汉诺威国际工业博览会”更是让他深刻的认识到,随着产业升级以及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大全正在从面向国内到面向全球的市场转型,从技术追随向技术主导的创新转型。
汪德华也认为,中国变压器企业要走出国门,仍然需要练好内功,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以及控制成本方面下功夫。开发适应欧美发达国家标准、特殊环境要求的低损耗、低噪音、可靠性环保型电力变压器产品,并在改变销售模式、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品牌推广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工作,为顺利打开国际市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