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11月7日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出台,透露出“十三五”我国电力发展一些重要特征。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电力供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决定着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规划》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指标和数据,透露出“十三五”我国电力发展哪些重要特征?
关键指标一:
2020年人均装机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预期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6.8万亿~7.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6%~4.8%,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亿千瓦,年均增长5.5%。人均装机突破1.4千瓦,人均用电量5000千瓦时左右。”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韩水在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2020年人均装机突破1.4千瓦意味着什么?“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电气化水平明显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韩水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发电装机达15.3亿千瓦,人均装机约1.11千瓦,人均用电量约4142千瓦时,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进入“十三五”,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电力供需呈放缓趋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从2011年的12%下降到2015年的0.5%,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均装机和用电量增长的预测是如何进行的?
“电力需求预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个基础。准确预测2020年的电力需求难度确实非常大,国家能源局采用了常规和现代的预测方法,经过咨询机构、著名院校、有关电力企业以及专家的反复论证,对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万亿千瓦时左右达成共识。考虑到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这次电力规划中全社会用电量采用6.8万亿~7.2万亿千瓦时的区间。”韩水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
关键指标二: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39%
“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是“十三五”规划的一个约束性指标。为了完成这个必须完成的任务,《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相应的硬指标。
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7.7亿千瓦左右,比2015年增加2.5亿千瓦左右,占比约39%,提高4个百分点,发电量占比提高到31%;气电装机增加5000万千瓦,达到1.1亿千瓦以上,占比超过5%。
电源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具体的路线图是:第一,积极发展水电,以重要流域龙头水电站建设为重点,积极有序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严格控制中小流域、中小水电开发。到2020年,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4亿千瓦。第二,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调整开发布局。到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达到2.1亿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第三,安全发展核电,推进沿海核电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国核电投产约3000万千瓦、开工建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20年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
关键指标三:
煤电装机占比从59%降至约55%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占比从59%降至约55%。
“煤电装机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的目标任务不轻松。按现在已经开工、核准、在建的项目计算,如果不加以控制,到‘十三五’末,煤电装机就会达到12.5亿千瓦以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要取消和推迟煤电建设项目1.5亿千瓦以上。”
对此,黄学农透露,力争煤电“控制在11亿千瓦”有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从2015年开始严格实施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机制,分成红色、黄色、绿色预警,红色区域是绝对不能再建和核准的,这个预警机制可以有效指导各地煤电的规划建设,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二是采取“取消一批、缓核一批、缓建一批”的“三个一批”的措施;三是淘汰落后产能,虽然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要保证淘汰20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