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一体化工作正式启动一周年后,长三角地区能源互联正不断向纵深推进。
三天前,长三角地区高校领导和专家学者们齐聚湖州,参加了长三角能源互联绿色发展研讨会。该研讨会召开的目的就是,推动区域能源协同互联发展,打造安全、稳定、高效的区域电力供应体系,共同推进城市能源清洁化。
与此同时,在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召开期间,举行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其中,四地能源集团签署了《长三角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拟建立长三角能源企业合作机制,探索开展大宗资源联合采购,推进区域间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中国国家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一位研究员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电力一体化将有助于长三角一市三省实现电力资源的配置协调。
但他也进一步表示,推动区域电力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在于国内电力行业的省间壁垒能否真正打破。
上海长三角能源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以长三角为主体的年用电量近1.72万亿千瓦时,约占全国24%。华东地区省内和省间市场化交易电量分别达到5943亿千瓦时和30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和42%。
一位电力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长三角地区及广义上的华东区域电力一体化市场的建立,能够优化电力资源与运行资源的配置,并使二者互为补充、相互替代。
随着区域一体化全面实施,长三角一市三省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将发生深刻调整,用电负荷将在省市间大规模转移,电力市场化交易需求也必将进一步迅猛增长。
此外,在他看来,电力一体化将会是清洁能源的驱动网。电力一体化能够消纳西电东输压力及污染,为落点在华东区域的清洁能源发展提供潜力与前景。“跟传统电力基础设施不同,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电力新基建通过信息与IT技术的结合,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也会更加环保。”
然而,受省间壁垒和机制障碍的制约,长三角电力要素市场一体化没有真正形成,电力自由交易受到制约。
我国电力交易形成“省为实体”的格局,一个省份为了保障本省份的就业、税收,往往不愿意接收外来电力,这一现象被业界称为“省间壁垒”。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区域电力一体化进程较为缓慢,电力资源未能自由流动,跨省交易受到限制。据上海长三角能源研究院研究报告,2019年跨省交易量仅占华东全社会用电量的1.8%,大部分交易被限制在省(市)内。
专家均表示,中国目前电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足以克服技术瓶颈。相邻的几个省或者电气资源连接比较紧密的几个省,如果展开合作,在运行和规划效率上都会有更好的提升。
“理想状况中,通过提供一种调频的服务资源,或备用的电力资源,A省可以帮助缓解B省的电力困境。”上述电力专家说,“但问题核心在于,相邻的省市能否构建合理的市场机制,电力服务的提供者能不能获得合理补偿,被服务者能不能持续性获得这种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地区正在积极打破这一壁垒。
2020年4月16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电力行动白皮书(2020年)》正式发布。该白皮书进一步明确了电力企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和行动计划,推动示范区内电力一体化迈出一大步。
在白皮书的指导下,长三角区域电网将加快推进电网协同规划,推动跨省电网互联互通研究和建设,进一步优化网架结构,同时进一步打通跨省电力壁垒。
同时,在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倡议与协议下,通过电力新基建、构建能源企业合作机制,及区域能源设施互联互通,都有望进一步打破这一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