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风”问题亟待解决-市场分析-市场动态-变压器市场网
| 手机版       您好,欢迎来到变压器市场网!平台已覆盖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印度、南非、俄罗斯、加拿大等海外区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动态 » 市场分析 » 正文
分享到:

“弃风”问题亟待解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22  浏览次数:1818
在人们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与本地环境质量的关切下,提高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体系中的比重,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我国风力发电的发展经过较长时间的技术与经验积累,从2005年开始迎来爆发式发展。在标杆电价体系的支持下,装机容量连续多年翻番式增长,到今年底,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8000万千瓦。但是,在装机迅速增加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风电的实际利用小时数与设计小时数差距较大,由于风电并网困难造成的“弃风限电”日益严重。风电的发展有容量而没电量,可以说背离了其发展的初衷,造成了投资的巨大浪费,也给风电业主带来并将继续带来巨大损失。这一问题的出现引发了很多方面的思考与解读。

  对风电接入电网的几点共识

  经过过去的实践与经验总结,人们对风电的特性认识的越来越清楚,并且形成了几点共识,这些共识包括:

  (1)风电接入电网需要接入成本,越偏远的地方,其接入成本越高。

  (2)不同于传统的可控机组,风电的出力具有随机性与间歇性,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的预测也总是有偏差的,这意味着风电接入电网,增加调峰备用需求,给系统运行增加额外困难,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与调度难度。但是这种增加是程度上的,而不是性质上的。原有的需求波动也具有这种特性。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3)风电的补贴不是奖励,而是创造对传统化石能源(同样包含大量补贴)的公平竞争环境。核电在研发试验阶段存在大量的公共资源补贴(有研究指出,从1974年到2005年,所有的公共R&D有半数流到了核电领域,在能效提高领域的支持还不如核能一项),火电的环境破坏成本并没有纳入决策框架,也相当于一种“隐性补贴”。

  取消或降低“标杆电价”为时过早

  目前,由于风电限电造成风电场利润水平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受困于欧洲疲弱的碳市场,CDM收益也大幅下降。风电场的收益状况很不乐观。

  政府政策的目标,是要取得较高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以及通过这种经验积累以及需求拉动,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从而尽快摆脱补贴的状态。但是,目前,标杆电价的改变是不合时宜的。对于风电业主而言,一个确定性的预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企业投资需要的投资收益率的高低。要实现同样的目标,如果政策稳定,企业投资收益的风险溢价就比较低,那么总体的成本反而可能是最小的。目前需要着力解决的,是增量成本如何通过扩大基金支持强度(比如提高可再生能源附加标准)来消化的问题。

  并且,笔者认为,中国风电光伏设备产业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跟标杆电价支持政策无关。这一激励政策并不会给间接的设备制造商带来任何“确定性”收益,制造商面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这种情况下,制造商的大幅度扩张,跟传统中国其他行业,比如钢铁、甚至基础设施行业的“产能过剩”无异。那些行业是不存在类似标杆电价制度的。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与体制问题,需要更多的从政府与市场关系中找答案。

  所谓“统一规划”难以解决风电“弃风”问题

  有人建议“统一”风电与电网的“规划”,笔者对此持完全不同意见。照此理解,似乎是风电的发展节奏与规模要按照电网能够提供的“能力”安排。那进一步的问题就是,电网能够提供的“能力”是如何确定的?如果风电与电网需要“统一”规划,那风电与设备制造需要不需要,设备制造跟螺钉螺母需要不需要?

  “统一规划”政策上的根本问题,是混淆了“风电”发展的“目标”与“途径”,混淆了短期与长期。风电目标的确定,应该基于节能减排目标的需要。风电目标要实现,其他的条件,包括技术能力、生产能力、接网进度、充足的调峰备用资源都是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条件”。对于一个具体的风电项目,的确电网接入与风电建设是“统一”的。事实上,电网接入是风电建设可行性报告的重要一节内容,这是短期具体建设项目层面的内容。而从中长期来看,电网的规模、结构、特点都在变化,电网作为公共基础设施,需要作出改变以适应风电的发展。

  “统一规划”从理论上也不具有可行性。光风电一个内生的变量其不确定性都非常之大,所有电源形式的内生如何去确定各自的发展规模与节奏?在理论上,的确是可以基于成本最小方案来模拟,但是理论本身的完备在数据与约束的模糊性下求变几无作用。环境约束如何选取,排放成本如何评估,各种电源全成本(而不仅仅是财务成本)如何衡量都是个大问题。在笔者看来,风电的全社会成本比火电要小得多,如果按照这种方法论,火电的份额应该是零。

  过去,我国曾经出现过大量的4.95万千瓦的容量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规避中央政府的审批。有人将这一现象看做“无序发展”的乱象。那么试问:如果没有这个“口子”,最初的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得以严格执行,那中国2010年的风电装机规模也就500-1000万千瓦,风电机组能否取得如此大幅度的成本下降?1000万千瓦风电可能不会有“弃风”问题,但是风电产业的发展要滞后太多,陷入“自我锁定”的困境当中。正如对“计划经济”的形容一样,“计划经济的确没有经济危机,因为它每天都是危机”。

  风电具有“电力市场”下的市场价值

  以德国电力市场为例,所有的发电类型参与竞价,根据他们的运行成本,大部分不处于边际的电厂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补充其固定成本。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定价,因此,在某些需求低谷阶段,可再生给出了零、甚至是负的价格。这对于市场价格的压低具有决定性作用。这是有效电力市场中风电等低运行成本电源的市场价值所在。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市场动态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市场动态
推荐市场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