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备国产化是我国核电自主化发展的关键。国产化是国外设计,国内制造;自主化是国内设计、国内制造,比国产化要求更高。目前国内企业已经逐步掌握AP1000关键设备的制造工作。”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设备部副主任简靖文在9月2日开幕的2013年中国国际核电装备展上表示。作为国际核电领域的行业例会,该展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已成功举办六届,是亚洲核电工业著名展会之一。
目前我国三代核电技术机组建设速度居世界之首。从展会上得知,经过数年努力,我国第三代核电设备制造自主化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经实现国产化、完成供货并运抵现场的设备包括: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稳压器、堆芯补水箱、主管道、钢制安全壳。蒸汽发生器、爆破阀、主泵等正在国产化制造中。
2004年,我国引进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并在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各建2台AP1000机组,作为实现第三代核电自主化的依托项目。
“依托项目1-4台机组核岛设备平均国产化率约为55%,到第4台机组达到70%。这是按照价值算的,外国设备虽然数量不多,但价格不菲。”谈起第三代核电设备自主化之路,简靖文感触颇深:“第三代核电对设备要求很高。AP1000对蒸汽发生器锻件的强度和韧性要求,达到了材料上限。为此,上海电气、一重、二重吃尽了苦头。外国制造企业也是如此。”
我国核电自主化建立在引进AP1000技术的高起点之上。按照国家要求,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外方为主,我方全面参与,建成AP1000依托项目4台机组;第二步,我方为主,外方部分支持。形成国产AP1000标准设计,批量化建设沿海、内陆项目;第三步,全面自主创新,实现国际化发展,完成CAP1400和CAP1700预研,建成CAP1400示范工程。
资料显示,AP1000设备国产化后,设计寿命由40年提升至60年。对设备母材、焊材的性能,整体加工精度以及包装、运输、保存等环节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部分设备在核电中首次制造和使用。此外,由于使用一体化大型锻件,减少了焊缝数量和在役检查工作量,提高了可靠性和设备质量。
核电大型锻件是世界公认的综合性能要求最高、热加工技术难度最大的产品之一。与普通锻件相比,对钢锭的纯净性、均匀性和锻造的致密性要求更高,同时具有大型化和形状复杂的特点。目前,国内80%以上的核电锻件、70%以上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均可以由国内厂商生产制造,扭转了国外核电装备业巨头在核电锻件领域的垄断局面。
8月29日,宝银特钢与东方重机签署第三代核电示范工程蒸发器用690U型管供货合同,合同金额达2亿多元。
“690U型管以前一直从国外买,价格最高达到120万元一吨,还很难买到。”简靖文说。
2011年9月,宝银特钢开始690U型管的研发与试制,在今年3月完成第三代690U型管预制坯的制造及检验工作。随着宝银特钢与久立特材在690U型管的研发,国外供应商690U型管对中国的价格下降了一半左右。
业内评价,690U型管的研制成功不仅具有战略意义,更具有国防安全的重要意义。未来,中国海军装备核动力船舰有了更大的核心材料空间。而且随着中国核电进术的进步与成熟,将有望大幅度地带动中国的核电设备、材料公司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国首条核级锆材生产线全线贯通,填补了国内空白。核级锆材是核电站关键耗材,核电站每年换料和新电站装料使锆材年需求量不断增加。但遗憾的是虽然我国出口海绵锆,但是成品却一直要从国外进口。
“从海绵锆到成品,这一段一直是国外把持,只能进口。现在终于扭转了这个居民。可以说, 国产化一直说了十几年了,现在才有了些结果。” 简靖文说。
上海电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核电业务新增订单有限,上半年核电订单主要源于原暂停项目的重启,但看好其长远发展。从整个“十二五”期间来看,核电仍是公司的重要业务领域。
叶奇蓁院士在展会上表示,未来七年,我国核电机组投运规模将扩张三倍,2020年前后核电发展将达到高峰期,将可能以每年10台机组的速度增长,年新增订单达千亿。而随着自主化的不断突破,我国核装备制造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