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累计办理104件按日计罚案,罚款8941万元,占全省环保行政处罚总额40%。”2016年初,辽宁省环保工作会议晒出了新环保法实施一年成绩单。 行政罚款一栏,按日计罚战绩显赫。 2015年1月正式实施的新环保法,开始装上了对违法排污行为按日计罚的“牙齿”,企业违法时间越长,意味着被罚金额越高。
这一年除西藏外,其余30个省级行政区均有企业领略了它的“咬合力”(统计不含港澳台地区),各省企业被按日计罚罚款一山更比一山高。
按日计罚
是指排污企业无法按期实现环境监管部门限期整改的要求,逾期1天将被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处罚,上不封顶的处罚管理手段。新《环保法》第59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南方周末据公开信息,统计分析出上述30省市按日计罚个案最高罚款,试探这一“牙齿”所向何处?咬合力究竟如何?由于公开信息有限,统计或有疏漏。
◆ ◆ ◆
“天价罚单”在化工行业
2015年6月,陕西煤化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煤化)因废气超标排放拒不执行整治,自1月8日至3月27日,被咸阳市环保局按日计罚79天,以20万元为基数的罚款涨到1580万元,保持了2015年全国按日计罚个案最高罚款纪录。
而最大罚单里,最低的金额是青海西宁市某企业,因废水超标排放被罚8.9万元。
各省个案最高罚款主要集中在100—200多万元区间。而在装上按日计罚牙齿前,对不少违法排污企业的经济处罚最高一般为几十万元。
现在,像陕西煤化这样的化工行业成“天价罚单”的集聚地。全国按日计罚罚款额度超过400万的8个省中,化工行业占了一半。其余的4个名额被热电、钢铁、玻璃、水处理企业领走。
作为历来环保治理的难点和各省环保厅紧盯的重点区域,化工行业因技术改造难、减排成本高,企业违规后短期整治困难,一旦启用按日计罚未能及时整改,滚雪球一样的罚单会越来越大。
然而,上述客观原因并非拿到“天价罚单”的充分条件。领罚百万的企业大都具备一个特性——任性,拒不整改甚至三番五次地无视当地环保局下达的处罚决定书。 2016年2月被媒体再度曝光的黑龙江黑化集团堪称任性的“典范”,据黑龙江省环保厅的《关于黑龙江黑化集团环境违法及环境监管的情况介绍》,黑化集团两年被罚30次拒执行20次。自2015年2季度被检测出烟尘排放长期超标后,同年11月被按日计罚合计560万元,最终以搬迁改造方式解决。
华北、华东被罚得够呛
从地域分布上看,按日计罚重头项目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西北地区。西南各省按日计罚个案最高罚单总额最少,平均个案最高罚款在50万元以下。
◆ ◆ ◆
要么改,要么死
按日计罚罚款上不封顶,企业若接到处罚决定书但不整治,长期“任性”下去甚至会被罚到破产。
2015年5月,上海宝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因粉尘超标排放收到一张117.6万元的按日计罚罚单后被迫关停调整。
无独有偶,2015年上半年大连欣润华建材有限公司因粉尘排放超标排放被责令三个月内限制生产,之后复查依然超标,实施按日计罚后企业宣告破产。
经营困难的企业一样要在“改”与“罚”之间选。自2015年2月算起,河南省环保厅共对
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下达6道“禁排令”,罚款金额1048万元。企业以改造资金多、企业困难、解决再就业等申辩减免,但无济于事。
按日计罚“牙齿”的震慑下,新环保法实施一年时间成效显著,排污企业为避免前车之鉴加紧纠错。 在2015年第一、二季度,逾10个省市出现个案最高按日计罚案例,到第四季度各省个案最高罚单出现频率明显减少。 但在执法过程中“牙齿”也会受到各种干扰,地市环保部门在对部分强势企业执法过程中难免“力不从心”。
原标题:1580万元!谁是2015年被按日计罚的企业“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