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王凤恩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被命名为全国工业战线生产建设“十面红旗”之一。
用熨斗解决技术难题
王凤恩1948年进入沈阳变压器厂。1951年,沈阳变压器厂接受了国家下达的制造中国第一台5000千伏安大型变压器的任务。当时,作为大型变压器车间工段长的王凤恩深感责任重大。第一道工序就卡住了,变压器的绝缘筒没有一个人会做,此前的绝缘筒都是从国外来的。王凤恩修理电动机是“大拿”,开吊车也不错,但说到造机器,还是从未有过。一试验,卷出来的绝缘筒满身都是褶子。而这种特殊的绝缘材料当时在国内还没有,是前苏联支援的。看着成堆的废料,他心急如焚。
一次,他带着难题回家,见妻子正在熨衣服,王凤恩瞅来瞅去,突然起身抢过熨斗就往外跑,任妻子在后边怎么喊也不回头。来到厂里,他用熨斗在绝缘纸上一按一推,困扰工厂多年的绝缘纸起泡问题就这么解决了。1953年,中国第一台5000千伏安大型变压器终于制造成功。
变手工操作为自动化
钳子、扳子、螺丝刀、锤子、卡尺……劳模纪念馆展陈的王凤恩使用过的工具,每一件都历经过岁月的磨砺,陪主人参与过惊心动魄的攻关生产,手柄部位无不磨得锃亮。1951年至1958年,王凤恩先后革新创造机器设备、工艺装备207项,其中117项科研成果为国家创造价值150万元,成为全国著名的创新大王。
1958年初,王凤恩一直考虑着如何变车间手工操作为机械化、自动化。他的车间原来只能实现30%的机械化生产,其余均为手工操作,效率很低。王凤恩和工友们一起反复计算,定出5年规划,规划中所需要的31台机器,都是他自己制造和发动工人制造的。此后,机器的运转声代替了锤子、手锯的响声,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弥留之际不忘交党费
“我认为父亲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会是很出色的人,因为他吃苦耐劳且与时俱进。”王凤恩的女儿王芳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父亲诚恳实在、心灵手巧,她对父亲至今充满着敬慕。
上世纪60年代初,王凤恩出任辽宁省和沈阳市技协副主席,组织科技人员和能工巧匠,为当时的沈阳机床三厂、高压开关厂、自行车厂、铸造厂、油毡纸厂等30多家企业和单位,解决了72项技术难题。
王凤恩离休后,仍关心着工厂,在弥留之际向组织交了最后一次党费2000元。临终前,他眼里含着泪,用只有家人才听得清的声音说:“我再也不能为厂里帮忙了!”说完,泪水止不住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