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界定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分担问题。由供应商,客户,还是共同承担?个人认为在于你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结构被双方所承认(当然供应商还是在里面加了水分),也将作为以后价格变动的基础。这样,原材料价格上涨给供应商带来的实际成本增加应该有客户承担,但采购此时可以和供应商讨论:如何合理降低他的采购成本?如何在成本结构其他项目上寻找降低的机会?此时需要供应商的合作,而其是否合作决定于你公司的实力,或者你是否具备了踢人的条件!
如果没有清楚的成本信息,采购可以要求其提供,供应商尽管不乐意或不同意,他也知道这个要求是合理的。如果他不同意,你就慢慢要,在要的过程中拖延新价格的实施,并且做好寻找新source的工作。
要强调的是,除非你公司很有实力,一定要有合适的供应商储备,并且对于专用的模具一定自己控制所有权,以便在转换供应商的时候方便行事。比如GE,GE在找供应商时花费的精力很大,签订的合同很多,一大堆英文的,很多公司因为其声誉而愿意一味接受,所以GE的每个part的供应商只有一个,这样便于他管理,如果供应商不合作,GE会拿出一堆文件和他说事,谁都知道GE是大公司,是做大生意的,一旦有商业损失肯定不会小,供应商怕担当不起,所以即便不乐意也得继续做,当然GE会因为你合作不好会愿意让你退出来,但是还得是他表示主动踢你。但更多的客户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不要参考GE的做法。
规模制胜
据了解,在1995年之前全国的变压器企业只有100多家,而到2003年底全行业已经发展到1000多家。由于进入门槛过低,竞争日趋白热化,厂家争相降价,变压器生产能力已经过剩,多数企业微利甚至亏损,整个行业面临着“势力的再组合、市场的再划分、利益的再分配”的局面。“九五”到“十五”期间,一些大的跨国集团如ABB、阿尔斯通、西门子、伊林、东芝等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品牌优势,占有了20%~30%的变压器市场,而且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国内一些变压器大企业近几年通过多方位技术引进和广泛吸纳高科技人才提升了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等级,加快了技术创新步伐,扩大规模,加快发展速度,占有了30%~40%的变压器市场;还有一些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和制造实力,在局部地区市场占有率较高,但总体市场份额不大;不少民营企业由于企业经营机制灵活,没有非生产性的负担,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从国内一些企业与国外集团开展合作、合资等情况看,变压器行业的整合已经拉开了帷幕。尤其是今年以来,变压器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材料价格不断暴涨,造成了行业盈利普遍下降,有些企业已经没有利润。而企业不得不面对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国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另一方面是企业不断扩大规模的欲望明显,在这样矛盾的情行之下,就为市场整合腾出了空间。随着各厂家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将来必将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可占据大部分变压器市场。
这种市场的再划分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利益的再分配也将随之而来。企业能否在“十五”末期进入行业前列决定着企业未来能否获得更大的发展,企业就必须大规模的扩大生产能力,才能保证企业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