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独家获悉,不久之前,福建省政府安排专人赶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呈请“国家层级”出面协调,希望江苏这个工业经济第一大省能够在2017年增加使用来自福建的“核电”。
事实上,除福建外,全国还有很多省份都通过不同渠道表达了“多向江苏送新能源电力”的愿望。
但据记者了解,江苏方面颇感为难。一方面,全省具备稳定增长的发电量,另一方面,为了给调结构、转方式留下足够的空间,2017年将全省经济增速进行了适当下调,特别是工业增加值的下调,直接意味着工业用电量的增幅极其有限。
目前,江苏正在按照国家环保督查组的要求进行整改,将环境整治和相关指标任务的完成作为重中之重,高耗能产业尤其是化工产业正被大幅度集中和压缩,用电增幅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明显起色。
江苏外购电增幅有限
据悉,福建省发改委在2016年7月底发布消息,“随着核电机组的陆续投产,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并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把核电纳入全国电力市场中平衡消纳,尽量把核电等清洁能源输送出去。”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江苏“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到2017年底,全省10万千瓦以上煤电机组要达到燃机排放标准,10万千瓦以下机组要达到重点控制区域特别限制排放标准;到2020年,全省供电煤耗比2015年降低5千克/千瓦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江苏省有关部门获悉,在“十三五”期间,江苏对单机30万千瓦以下,达到或超过设计寿命,不具备供热改造条件的纯凝煤电机组;供电煤耗未能达到《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规定的燃煤机组,以及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省定环保要求的煤电机组等三类进行重点淘汰。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江苏工业用电量为4080亿千瓦时,同增4.55%,但预计2017年增幅仍会回落。从2016年1-11月的情况看,江苏发电量比用电量之间只少了约661亿千瓦时的“缺口”。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从目前的预定计划看,虽然2017年江苏外购电比2016年增加约20亿度,但占预计总用电量同比要下降约1.1个百分点。
同时,江苏又是东部省份中唯一在新能源领域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的省份,更计划在2017年新增多台百万千瓦超低排放机组,因此,总体上外购电的总量难以提升。
用电力调结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江苏预计2017年的经济增幅控制在7-7.5%之间,设定这一区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
这是因为,目前江苏省在“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最大压力是“环保”,特别是沿海、沿江地区的重化产业分布密度较高,全省工业污染物排放7成以上都来自这两大区域,而江苏近期出台的“263”专项行动计划其本质上就是一场“生态文明的攻坚战”。
在调结构的多种“抓手”中,通过对发电企业和电力的调控,成为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考虑到火力发电企业是最大的燃煤大户,目前全省机组的发电时间平均控制在4000小时/年以下,以达到“263”行动中的“减煤”,其中对“超低排放机组适当增加100小时”,以此体现对结构调整的支持。
化工企业是用电大户。来自江苏省环保厅点的消息显示,目前江苏已累计关闭化工企业7000家左右,在“十三五”期间,还要关闭1000家左右。这将促使江苏化工企业数量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全省各地的化工企业集中度要超过50%。
“我们是减化力度最大的城市,因为我们会压缩一半的化工产业园”,盐城市政府一位官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太湖周边,所有的“三高”企业必须全部关停。
江苏也是水泥产能第一大省、钢铁产能第二大省。江苏对此推行了“电力调结构”,由省级直接赋予了省以下地方政府的定价权:通过灵活“加码电价、区别对待”的方式调整“三高”产业。
以苏州为例,则采用了“亩产”考核“工业”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排序,排在末位序列的则进行“加电价”(0.1-0.5元之间),以此倒逼高能耗产业的“临界点”,加速腾退转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