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最新发明了一种可以自我愈合的玻璃材料,有望用于开发新型玻璃制品,相关论文已经发表在了美国《科学》杂志上。据相关媒体报道,最近他们又有了更多的进展。那期《科学》杂志是这样介绍这项成果——
通常,玻璃破裂后,因构成材料的分子间化学键发生断裂,而必须将其高温溶解才能实现再利用。常温下几乎不可能,所以古人常讲,破镜难重圆。
东京大学相田教授等人改变了这个现象。他们利用半透明的新型材料名叫“TUEG3”制作出了玻璃。研究人员说,聚醚硫脲制成的玻璃如果断裂,只要在室温下合拢断裂部分,稍加压力数十秒,玻璃就能自我修复裂缝,而且坚固依旧。东京大学提供的视频显示,一块长20毫米、宽10毫米、厚2毫米的聚醚硫脲半透明玻璃,一裂为二,将两块破裂的玻璃原样拼接在一起,在室温下只需30秒就能恢复原状,几个小时后就能恢复到破碎前的强度,还能借助夹子勾起300克重的砝码。
即使破裂,只要在室温下对其破裂处进行1至6小时的挤压,便可再次粘合并恢复强度。据悉,新型材料的化学键为“氢键”,含有较多有着恢复稳定状态倾向的分子,因此通过挤压便可以自然粘合。
虽已有通过加热便可以修复破裂处的柔软材料,但东京大学的学术支援专门工作人员柳泽佑表示“此次证明了坚硬材料在常温下也可以粘合,这为今后的自然修复玻璃研究拓宽了路子”。
我们关心金属玻璃能否这样修复呢?科学家说,如果选对材料当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