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联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38GW,同比增长43.75%,环比增长91.7%,行业回暖迹象明显。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全球海上风电峰会”上,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弃风率的不断下降和风电技术的进步,中国风电行业在经历两年多的低谷后即将迎来行业拐点,海上风电将成为行业增速企稳回升的主要动能。
近段时间,海上风电产业动作连连。6月10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发布了《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等新能源新业务。5月19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与江苏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投入1600亿元打造华能江苏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更早前,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广核、国家电投等央企都加大了海上风电的布局力度。
与陆上风电比,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较高、不占用土地资源、靠近用电负荷中心等特点,是新能源发展的前沿领域。“中国海上风电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曹志刚说,目前风电仅占全国发电总量的5.2%,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对可再生能源有迫切的增长需求。同时,得益于大型风电设备产业化,海上安装工艺、海上输变电技术能力以及海上风电智能运维服务能力的提升,为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提供了重要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前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将形成一波“抢装潮”。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对于2018年底前已核准海上风电项目,必须在2021年底之前建成并网,方可拿到0.85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对此,2018年,江苏省一次性批复24个共计6.7GW的海上风电项目,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份的核准总量近20GW。根据最新的《2019年风电建设管理办法》,2018年前核准未建项目将成为今明两年的装机主力,预计2019年风电装机在28GW至30GW之间,同比增长30%到40%,行业景气度逐步提升。政策的出台无疑将大大推动装机项目的建设进度,行业将持续维持高景气。
与陆上风电不同,港口在海上风电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海上风电之母”。“母港对于风电产业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荷兰北荷兰省投资开发局对外投资项目经理维姆表示,海上风电港口跟集装箱港口不同,需要精心设计安装,必须离风电场非常近。以荷兰埃姆斯哈文港为例,该港口过去10年来是荷兰海上风电重要的组装和安装基地,港口可达性、可触及性非常强,靠近多个海上风电场,整个港口之间水运和陆运通畅。在设计上,航道和入口特别宽,可以让风电设备顺畅进入港内。在供应方面,港口拥有风电设备制造和测试场地。
同时,海上风电产业对港口的升级同样具有非常明显的带动和聚合效应。比如,依托欧洲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丹麦埃斯比约港实现了从以油气业务为主向海上风电母港的升级。该港已经形成完整的海上风电产业链,拥有专业化的设施和宽敞的运输区域,可以为周边上千公里海域的海上风电项目提供运维服务支持。
随着风电场规模不断变大,离岸距离越来越远,对港口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在的运输船和海上风机越来越大,基础架构形式也在变化,出现了漂浮式风机。因此,港口建设必须跟整个产业联系得更紧密。”丹麦伦讷港管理公司首席商务官克尔凯郭尔说。
“大兆瓦风机商业化运营对于降低海上风电度电成本意义重大。”全球风能理事会专家赵峰说,随着风机单机容量的提升,过去6年,海上风机度电成本下降了一半。他表示,风机功率提升、叶片直径扩大后,年发电量也随之增加。今年1月份西门子歌美飒推出10兆瓦风机后比较发现,其发电量比8兆瓦风机提升了30%。
除了发电量提升,大功率风机还可降低成本,在同样的装机规模下,单机功率越大,所需安装的风机台数越少,带来的是成本的降低。比如,海上风电运维占到整个项目生命周期成本的25%至30%,风电场风机台数越少运维成本越低。
正是看中了大功率风机的优势,国内风电厂商纷纷紧跟市场潮流,陆续推出大兆瓦风机。根据中国风资源条件,明阳风电规划了5.5兆瓦、6兆瓦、7兆瓦、8兆瓦的海上风机,目前正在研究10兆瓦以上的海上风机;金风科技研发的8兆瓦风机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下线;上海电气已在批量销售7兆瓦风机,今年年底还将推出首台8兆瓦样机。
需要警惕的是,海上风机的功率并不是越大越好。在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看来,成熟的供应链是决定风机大小的关键因素。在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总工程师贺小兵眼中,风机单机容量必须根据风资源条件、施工工艺条件决定。“欧洲海域风资源条件好,所以可以把单机容量做大,且能较好控制大兆瓦风机的基建成本。中国海岸线长,各个区域风资源不一样,比如广东、福建虽然都有台风,但是两个区域资源条件却不一样,按照目前自然条件,广东海域低风速又有台风影响下,5.5兆瓦、7兆瓦级别是单机容量上最经济的选择。福建海域因为风速较高,可以建设10兆瓦级别的大容量机组,大兆瓦是这块海域今后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