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拟投7731亿元推进新基建 三年内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市场资讯-市场动态-变压器市场网
| 手机版       您好,欢迎来到变压器市场网!平台已覆盖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印度、南非、俄罗斯、加拿大等海外区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动态 » 市场资讯 » 正文
分享到:

湖北省拟投7731亿元推进新基建 三年内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0-16  浏览次数:3490
9月17日,湖北省发布《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新基建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3年内拟投资7731亿元,实施595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到2022年,湖北新型基础设施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支撑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

据介绍,这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5G网络建设、信息网络升级、数据中心建设、互联网服务平台、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12个方面。

根据方案,3年内我省将建成6万个以上5G宏基站,市(州)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县级城区室外覆盖率不低于80%,5G网络覆盖率和建设水平领先中部;网络及终端全面支持IPv6;云计算服务、数据存储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力争新增1至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100个AR/VR远程课堂;全民健康信息网络覆盖;建设智慧高速公路180公里,智慧社区1000个。全省高铁新增运营里程440公里,达到2060公里。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13公里,达到500公里(包括有轨电车)。

相关报道>>>

新基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9月7日,湖北华电襄阳樊城燃机一期热电联产工程正在加紧施工。该工程投资10.22亿元, 以天然气等为燃料,是襄阳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关停替代现有燃煤小锅炉和满足区域供热的重点能源项目。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张沛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

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将会让生活变得更方便、更舒适,并且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新“基石”。

9月17日发布的《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新基建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称,3年内投资7731亿元、实施595个项目,推动湖北新型基础设施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生活智能化

细读方案发现,湖北将聚焦5G网络、数据中心、互联网服务平台等12个重要方面,让新基建添彩生活,赋能高质量发展。

3年内,6万个5G宏基站遍布荆楚。到2022年,全省市(州)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县级城区室外覆盖率不低于80%,5G网络覆盖率和建设水平领先中部。同时,推动全域北斗高精度导航、无人机航片等5G深度融合应用。

网上冲浪速度更快。我省将继续扩容光纤网络,实现千兆光纤入户、万兆光纤进楼。升级IPv6,建成智能、敏捷、安全的新一代网络。

交通变“聪明”。3年内,我省将建设智慧高速公路180公里、4个智慧港区,打造集装箱自动装卸的智能化无人码头;加快建设人脸登机、行李自助托运、智慧旅检通道等机场智能服务项目,让智慧机场达到5个。

城市更智慧,面貌换新颜。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及智慧管网、水务、市政、城管、环保以及应急管理“智慧大脑”等重点项目建设,让全省城市智慧综合管廊达到400公里,智慧社区达到1000个,智慧园区达到30个。

坐在家中也能看病。应用新一代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发展区域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家庭医生签约、智能辅助诊疗、智能养老等,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及全省3.6万家医疗机构全民健康信息网络覆盖。同时,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建设100个AR/VR远程课堂,让教学课堂真正“动”起来。

未来,通过一部手机就能畅游湖北。我省将建立健全智慧旅游标准规范体系,支持旅游景区利用网络直播、AR/VR等开展线上旅游。

产业数字化

新基建,不仅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将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5G时代,万物互联,数据上云是关键。我省将加快推进中国电信中部大数据中心、武钢大数据中心等大数据中心建设,云计算服务、数据存储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武汉,作为全国5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之一,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支持中信科、东风集团等龙头企业搭建20个左右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万企上云”工程,推广钢铁、石化、航空航天等10个重点行业“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探索区块链技术先行先试,打造区块链交易中心、检测中心、场景体验中心等公共平台。

同时,我省将建设10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争新增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湖北实验室,力争新建15个国家级、200个省级创新平台,筑牢科研创新的根基。

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点实验室体系方面,将光谷科学岛打造成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中承载区,提升脉冲强磁场设施、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P4实验室)功能,加快精密重力测量设施等建设。在光电信息、空天信息、生物安全、智能制造等领域谋划建设“湖北实验室”。

在高水平创新平台方面,推进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智能芯片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超算武汉中心、高端医学影像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撑平台。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表示,“新基建”蕴含经济新未来,是未来经济发展的“硬支撑”。补齐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短板,不仅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也会让人们生活变得更美好。

300亿打造华中“冷基地”“应急中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突发状态下,如何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不断、粮油供应有序?

9月17日,《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发布,我省三年内通过一系列设施建设,投资近300亿元,打造三家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让民众餐桌更“鲜”,更有保障;当突发事件来临时,应急物资将从湖北有序调配。

农产品冷链流通率提高5%

根据实施方案,我省将强化冷链物流体系,包括建设骨干物流基地、储备物流基地和县域物流设施,新增冷库库容超过350万吨。

为让市民餐桌菜品更为新鲜、丰富、安全,我省将以武汉、宜昌、鄂州为重点,着力打造三家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新增冷库库容将达70万吨。

在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同时,以黄石、黄冈、襄阳、荆州、荆门、孝感等市为重点,培育推进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储备建设工程,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届时,新增冷库库容达100万吨。

目前,我省县域冷链物流设施尚存短板,农产品难以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流通。以县城为主体,我省将重点支持118个县域冷链物流设施项目建设,新增冷库库容185万吨,同步配建理货、分拣等冷链配送设施,届时将保障农副产品全程冷链保存和运输,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据悉,我省谋划冷链物流设施项目共计122个,估算总投资257.82亿元,力争全省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7%、40%、45%,比2019年分别提高5%以上。

应急物资“海陆空”调配

着眼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补短板,我省将从应急物资调配全面覆盖“海陆空”着手。

中央与地方联手,建设国家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主要为“汉南主功能区+洪湖水上救援训练基地”。今年动工,建设周期为两年。

汉南主功能区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446.7亩,将成为集应急指挥协调、物资装备储备、航空保障投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区。水上救援训练基地位于洪湖市新滩镇,规划面积110亩,设置陆地业务综合区和水域救援综合训练区。

国家华中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中心及集配中心,占地约200亩,明年动工。届时,将构建物资供需、物流仓群、综合运输三项保障能力,创新一套捐赠物资管理体系。

同时,在鄂东南(黄冈)、鄂西北(襄阳)、鄂西南(宜昌),建设三个省级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市级层面,我省将在黄石、咸宁、随州、荆门、荆州、十堰和恩施等市(州)建设七座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县级层面,将在重点县(市、区)统筹规划建设医疗物资、救灾物资、救援装备等应急物资储备库。

围绕粮食应急保障,我省将建设省、市(区域)、县三级保障中心。省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主要依托沿长江港口及多式联运场站、铁路专用线,重点建设中转储备设施、成品粮油仓储设施;市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着力提升成品粮油储存和交易、粮油应急加工等能力;县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重点加强成品粮油储存设施和终端配送设备建设。

据统计,应急储备设施建设估算总投资达72.04亿元。到2022年,我省将构建起高效协同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确保突发状态下粮油供应平稳有序。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市场动态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市场动态
推荐市场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