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若干国际指数对全球能源危机的初步观察及场景预想-市场分析-市场动态-变压器市场网
| 手机版       您好,欢迎来到变压器市场网!平台已覆盖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印度、南非、俄罗斯、加拿大等海外区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动态 » 市场分析 » 正文
分享到:

从若干国际指数对全球能源危机的初步观察及场景预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14  浏览次数:3567

编者按:国网能源院作为能源智库,近年来不断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智库研究者。他们力求以独立之精神,进行独立之思考,敏锐抓住时代的能源问题,笔耕不辍,自强不息。

为此,中国电力公众号特设立了“能源智库首发式”专栏,重点推介国网能源院研究骨干的原创文章。我们在约稿的同时,也欢迎院里同志将自己“独立之思”落笔写就“独立之作”,踊跃投稿,共同营造智库浓厚的思想进取和学习交流氛围。

从若干国际指数对

全球能源危机的

初步观察及场景预想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

薛美美、刘键烨、苗中泉、毛吉康

国网能源院

国际能源研究团队

国际能源研究团队对全球物价指数、恐慌指数和国际油价三类国际指数进行了数据采集、可获得性梳理,对历史上典型全球能源危机进行了初步应用,认为过去及当前阶段能源危机以石油危机作为主要表征,油价和物价指数能够较好反映波动,恐慌指数更倾向于反应投资预期;未来涉及天然气、电力危机等时,需要纳入更多类似的国际指数加以跟踪研判,并设置了指数跟踪全球能源危机的八大预想场景。

一、三大国际指数概述及其可获得性分析

全球物价指数、恐慌指数均为日度指数,与全球油价具备类似的强时效性和可获得性,且涵盖更多的商品品类、金融市场以及货币市场,可一定程度预先反映全球能源产品价格波动。

国际油价主要是指Brent、WTI、Dubai三大基准原油价格,长期以来石油危机成为全球能源危机的主要表征。根据IEA数据,2019年全球一次能源使用结构中,石油占比最大超31%,煤炭位居第二占比27%,其次是天然气占比23%。长期以来,全球石油占比都在4成以上,而对于天然气,近20年才逐步超过20%。因此在能源领域,过去及当前阶段中,石油之于全球类似于煤炭之于中国的地位,全球能源危机多以石油危机的形式出现,石油作为主要化工原料,油价波动也直接影响全球商品价格。然而,未来天然气和电力在能源结构中扮演更加重要角色,需要类似油价的指标反映其他主要能源品种的危机。该指数可从纽交所、伦敦期货交易所和迪拜期货交易所获取实时数据,以及从BP能源统计年鉴、IEA、EIA等第三方获取历史数据。

全球物价指数(RJ/CRB)是由美国商品研究局汇编的商品期货一揽子价格指数,由能源、金属、农产品等19种商品近期月份期货合约的价格加权得到,可以有效预测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尤其是反映能源产品价格的波动。同样CRB也衍生了系列相关指数,如CRB现货指数,是美国依据经济敏感的22种商品的现货价格编制的,除综合指标外也包括了金属指数、纺织品和纤维指数、牲畜及产品指数、脂肪和油类指数、工业原料指数以及食品物料指数6个更细维度的子指数,但未涵盖能源产品指数。CRB指数可从其官网或Trading Economics等一些数据服务商处获取一揽子指数历史数据。

恐慌指数(VIX)通常是指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编制的标准普尔500波动率指数,其取值为未来30天标准普尔500指数方差的风险中性期望,以年化标准差表示,可实现前瞻性市场风险、恐惧或压力水平预测,市场波动越大,VIX值越高,意味着投资者越“恐慌”。但要注意此处的“恐慌”,既包括了正向,也包括了反向,即VIX高并不代表这熊市,仅仅是投资者预期市场很可能会出现很大波动。同样芝加哥期权交易所也有系列类似指数,包括原油ETF波动率指数、能源产业ETF波动率指数、中国ETF波动率指数、黄金ETF波动率指数等,投资者总是更加敏锐,因此选择恰当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能源产品的价格波动。该指数可从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直接获取。

二、典型全球能源危机事件的指数初步应用

石油以其超越煤炭的燃烧热,配合以内燃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走向世界。“二战”后,中东石油新发现使世界石油产量快速增加,欧美发达国家开始进入石油时代。世界能源构成中煤炭与油气由平分秋色发展到油气占明显优势。因此,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发生的三次典型的石油危机,如下图所示,具有显著的全球能源危机特征。

1.png

图1 1960-2000国际原油价格及三次石油危机发生时间节点

因为三次石油危机距今已经30-50年,部分国际指数未能查阅到详细的月度数据,仅有部分数据以作分析。但是从全球物价指数等国际指数来看,也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许能够增进一些新的认识。

1.从第一次石油危机看,全球物价现货指数呈现“措手不及、反应迟钝”态势。

第一次石油危机持续时间长,市场反应慢。一是从持续时间上看,第一次石油危机持续了近半年(1973年10月,中东战争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1974年2月,在美国倡议下召开石油消费国会议成立能源协调小组;1974年3月18日结束禁运);从全球物价指数上看,自石油危机73年10月发生后,世界物价水平直至11、12月份才开始上涨,并于结束禁运后逐渐恢复原水平,如下图2所示。

2.png

图2 第一次石油危机前后一年全球物价指数变化情况

2.从第二次石油危机看,全球物价现货指数呈现立竿见影的态势并且后患深远。

第二次石油危机多方惊恐,后续对经济的影响深远。对比图2和图3可以看出,虽然持续时间没有第一次石油危机那么长(1978年底到1979年3月,伊朗伊斯兰革命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但是石油危机从最初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开始,市场并未有像第一次石油危机一般反应迟钝,而是几乎立竿见影般地传导到了7个主要的全球物价指数。更重要的是,物价水平并未像第一次石油危机一般逐渐回落到初点,而是在大部分物价指数保持了高位平稳,一些学者认为,这也成为了1980-1982年全球经济危机的重要推手,比1973-1975经济危机更甚。

3.png

图3 第二次石油危机前后一年全球物价指数变化情况

3.从第三次石油危机看,油价波动与恐慌指数高度相关,但全球物价现货指数波动远小于前两次石油危机。

第三次石油危机对欧美国家而言可以说是有备无患,一劳永逸。这最后的一次石油危机更有意思,虽然战争持续时间长(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第三次石油危机;1991年1月美国发动“沙漠风暴行动”;1991年28日海湾战争结束),但是油价上涨的趋势(如下图4所示)却是在1990年11月份就被遏制住了,原因在于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使原油价格在一天之内就暴跌10多美元。不仅如此,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石油输出国组织团结力量宣告瓦解,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势力逐渐衰退,国际石油权力再度回到美国、日本和欧洲手中。

4.png

图4 第三次石油危机前后国际油价、全球物价与恐慌指数变化情况

虽然鉴于数据的局限性,图2、3未能绘制国际原油曲线和恐慌指数曲线,但是通过对比分析还是可以发现上述有趣的认识。

4.对俄乌冲突大事记的时间节点分析,物价指数与国际油价高度绑定,但恐慌指数与影响金融环境的事件更加密切。

对俄乌冲突,特别是冲突前后的各个重大时间节点进行梳理,如下表1所示,然后梳理四个方面的国际指数走势,标注了各个重大时间节点的指数变化情况,如下图5所示。

表1 俄乌冲突大事记

5.png

通过对标上述主要事件和节点,发现:原油价格与物价指数走势保持高度一致。恐慌指数受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和英美冻结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资产等金融事件冲击影响较大,除了三月中旬到四月中旬预期良好外整体走势同原油价格与物价指数。

6.png

图5 2022年以来俄乌冲突背景下物价指数、恐慌指数与国际油价的变化情况

综上所述,以三次石油危机和俄乌冲突为例,验证国际指数在全球能源危机研判中的应用效果,证实国际油价和物价指数仍然是反映能源危机(尤其是石油危机)的优秀指标,在能源危机事件中恐慌指数更多反映了投资预期受到的冲击。

三、关于利用国际指数跟踪全球能源危机的八大预想场景

如何利用国际指数跟踪全球能源危机,除了第二部分对历史上和现在正在发生的四次危机进行趋势研判、滞后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时间节点分析之外,更多的是讨论诞生的一些预想场景的思想火花,在此进行了一些梳理,包括单个指数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设想与思路想法,以及多个指数的综合应用。对场景的研究不深入,甚至可能有错误,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批评指正。

1.国际油价通过输入性通胀冲击经济发展

原油和天然气作为重要燃料和工业原料,其价格水平波动会影响国际、国内物价水平,包括工业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和居民消费者物价水平CPI,进而抬高全社会运行成本,也会反过来造成能源生产运营的费用成本上升。

2.国际油价直接带动其他替代性能源普涨

一方面,原油价格水平不仅仅是原油自身的价格水平,还是多个小品类能源的价格锚定标,比如日本LNG市场就基本完全锚定国际油价,我国在广西的天然气市场改革就挂靠成品油和原油价格;另一方面,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替代燃料的使用增加,比如燃油车改为燃气车、电车、燃油轮机改成燃气轮机或者电动机、燃油锅炉改为电锅炉等等。

3.全球物价指数冲击能源上中下游生产运行

能源危机是能源供需平衡的危机,全球物价水平的变化不仅仅会通过能源价格直接带来能源需求的变化,以及通过其他消费上升间接抑制能源需求;还会通过金属、工业原料等原材料的供给影响能源的生产建设运行。比如金属价格将影响电力杆塔的铺设、橡胶价格影响会影响电缆的生产等等。

4.恐慌指数冲击能源生产以及消费信心

一方面,原油ETF波动率指数,反映了能源生产消费本身的信心水平;另一方面全球其他大宗商品的恐慌指数,会通过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心理感知,抑制或者激发能源生产及消费的信心。这种能源生产消费的信心变动,会对能源保供带来压力。

5.恐慌指数通过“牛鞭效应”造成能源价格剧变

恐慌指数具有典型的“牛鞭效应”的传导机制,上游信心不振会影响下游信心,进而扩大终端的信心与认知偏差。甚至会导致“多米诺骨牌”般的效果。以俄乌冲突为例,俄罗斯仅占全球油气市场份额的11%,而在这11%里,今年欧洲的份额由6.4%降低至4.8%,亚洲的份额反而从3.5%上升至4.9%,俄罗斯整体出口份额大体不变的情况下,俄乌冲突依旧成为了国际油价高企的主要推手。

6.指数综合研判黑天鹅事件对全球能源安全的冲击

对物价、恐慌国际原油价格指数的综合应用:可以通过各个指数的跃迁变化水平,分析黑天鹅事件发生后的多方反应态势,量化评估黑天鹅事件对全球能源安全的冲击力度、滞后时间等等。

7.指数综合研判潜在的灰犀牛风险

对物价、恐慌国际原油价格指数的综合应用:可以从较长时间内找到指数的变化趋势,结合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对比,可以研究长期的潜在灰犀牛风险影响力度和发展程度,进而对比研判和预测风险出现的拐点。

8.指数综合建模进而对能源发展态势的推演

不仅仅是本文所述的三方面指数,需要进一步囊括其他国际国内指数及相关数据进行综合模型构建,进而以脉冲响应分析的方式进行模型冲击性测试,用以推演多种情形下的能源发展态势。比如政策的出台、价格的突变、管线的关闭、极端天气对全球能源安全的影响等等。但是该场景实施难度较大。

专家介绍

薛美美,博士,国网能源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能源电力系统建模、电量数据经济政策价值挖掘、能源转型等领域研究。参与多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战略课题等,公开发表SCI/SSCI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国网能源院系列年度报告《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

刘键烨,博士,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数字经济投资评估及优化相关领域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核心及以上期刊9篇,曾多次参与国家、省部及央企横纵向项目,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过商务部发展成果三等奖。

苗中泉,博士,国网能源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能源地缘政治经济、国际能源治理、能源电力改革、电量数据经济政策价值挖掘等领域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和财政部、能源局等部门委托和招标课题、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战略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毛吉康,博士,国网能源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国际政治、全球能源治理、能源国际投资贸易等方向研究。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市场动态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市场动态
推荐市场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