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甘政办发〔2025〕11号)。方案提到,到2025年底,“五个功能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初具规模。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装机占比达到65%左右、发电量占比达到35%左右;煤电装机达到34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装机超过600万千瓦,光热发电装机超过60万千瓦;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值超千亿元,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到2030年底,“五个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基本建成。新能源装机达到1.6亿千瓦,装机占比70%左右、发电量占比超过40%;煤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抽水蓄能装机达到1000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达到1000万千瓦,光热发电装机超过100万千瓦。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势,形成各具特色、链条完整的发展格局,全省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值超过2000亿元,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占比不断提升。
加快建设超大型风光电基地。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和陇东综合能源基地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研究谋划甘肃南部新能源基地,规划建设腾格里、巴丹吉林、库木塔格沙漠新能源基地,推动酒泉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向特大型风光电基地迈进。在中东部地区着力打造若干个百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
推动资源多元化开发和分布式能源发展。探索实施大容量光热项目、外送通道配套光热项目、“光热+风光电”一体化调度运行等光热发展路径,推动光热资源规模化开发,保持光热发展在全国的引领地位。推广应用光伏治沙等“光伏+”综合利用模式,推动荒漠化防治和风光电基地融合发展。以中东部地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有序推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双千行动,推进分布式光伏在建筑节能降碳等领域应用、分散式风电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使风电、光伏发展更多惠及城乡居民,赋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