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日召开的2013年国际煤炭峰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中国煤炭行业发展仍存在产业结构调整布局趋同、非煤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虽然多数煤炭企业非煤产值超过50%,但是企业利润仍主要来自于煤炭主业。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煤炭行业尚处在深秋,煤价还将持续下滑,真正的冬天还没有到来。对煤炭企业而言,破解困境的关键在调整结构,走产业链延伸之路。
产业链延伸刻不容缓
今年上半年,煤炭企业库存增加、市场滞销、价格下行、效益下降的困难局面,备受各方关注。从大环境上分析,不乏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国内国际煤价的倒挂,使得煤炭进口快速增加,再加上新型替代能源的快速增长,种种因素叠加,造成国内煤炭量价齐跌的困局。
“表面上看,煤企遇到的困境是国内外大环境造成的。但不少煤企多年来注重扩大规模,扩大产能,忽视结构调整,忽视产业链的延伸,不能不说也是造成当前困境的内因之一。”平煤神马集团董事长梁铁山说。
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专家也表示,近年来,虽然大家都在追求产业链延伸,但由于煤市坚挺,对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没有形成生死存亡的压力,多数煤企还处在似延非延的道路上,“一煤独大”的局面并未总体改变。
这次煤炭价格持续下滑导致煤炭行业大面积亏损就是很好的佐证,原因是产业链延伸还未形成能够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据了解,平煤神马统筹资源配置,集中精力做强做精焦化、炭素、尼龙化工产业,打通了全球最完整的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构建了完整的煤基炭素产业链。通过延伸高端产业链,该集团76.3%的精煤得以就地转化,今年以来,即使面对10年来最严峻的经营形势,该集团仍基本实现满负荷生产。在寒风劲吹的煤炭市场,平煤神马集团的竞争优势日益凸显。
梁铁山认为,当今企业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产业链间的竞争。谁拥有相对完整、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链,谁就拥有竞争优势。
产业链延伸需理性
我国煤炭企业高盈利、高发展的“黄金十年”将不会再现,进入新一轮低增长、低盈利甚至局部亏损的深度调整期。
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煤炭分析师一致认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把拼资源、拼消耗的竞争转变为产业链的竞争。
“目前正是煤炭企业转型,延伸产业链的较好时机。”上述人士说。
记者发现,在销售难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部分煤炭企业将延伸产业链的目光瞄准了现代煤化工产业。
对此,有分析师指出,当前煤炭行业遭遇寒冬,企业资金链普遍吃紧,如果不顾市场、技术、环保等因素,继续盲目的投资煤化工,煤化工不仅不会成为救命稻草,反而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陆刚表示,煤企产业链条的拉长、延伸及价值的增长都是建立在可靠资源保证和保障服务年限之上的。没有资源的可靠保障就没有产业链条的持续延长和价值的增长。
煤炭企业在进行产业链延伸模式选择时,不应把追求眼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唯一标准,而应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综合利用“三废”,达到循环利用目的,将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兼顾环境、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