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喜讯只是该院最近取得的累累硕果之一。该院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可谓“春色满园关不住”。不久前,该院申报的海外专利“电动公交车换电机器人系统”,刚刚获得了美国国家专利商标局的授权通知。这已经是该院在本年度海外专利授权方面的“梅开二度”。
重激励强管理广播“种子”
创新的力量总是源于人才的积累。如何让人才从“要我创新”转变到“我要创新”呢?山东电科院采用的是以制度保障创新。他们注重激励,强化管理,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创新热情,耕耘了一片肥沃的热土,播撒了大量的“种子”。
走进山东电科院的办公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崇尚知识、尊重人才、倡导协作、鼓励创新”几个大字。在这里,“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要成才,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这里,“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创新力强”的人才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该院突出考核评价,制定了首席专家、专业首席工程师、专业工程师聘用以及专家科研团队建设的管理办法。评选出了首席专家5名,专业首席工程师20名,组建了专家科研团队5个,形成了头雁引领,群雁奋进的“雁阵效应”。
为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该院建立了知识产权专项费用制度,为知识产权维护和管理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该院还制定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其中详细规定了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奖励措施。专利权被授予后,给予发明人一次性奖励。对优秀的发明创造成果,通过评审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市奖项,获得的奖励完全兑付给发明创造人。对发明创造质量、数量较多的员工,优先推荐申报省市级优秀发明人,并联合工会组织优先推荐参评有关荣誉称号。对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可以作为评定职称的工作支撑业绩。
该院还设置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专责人。通过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将知识产权的产生、挖掘、申请、保护贯穿于科技管理全过程。采取将知识产权纳入业绩考核指标、制定知识产权专项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知识培训等多项举措,不仅提升了专利申请数量,更提高了质量。2013年申请了5项海外专利,已经成功获得两项授权。
“我们院的一系列举措点燃了大家的创新热情,科技人员的创造意识日渐浓厚,每个人都很重视工作中创新点的挖掘,专利申报数量逐年增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该院知识产权管理专责人李新梅对此深有感触地说。
据统计,目前该院已经取得了授权专利570项,其中发明专利117项、实用新型专利442项、外观设计专利11项,另有50余项专利已经受理。主要涉及输变电技术、配用电技术、大电网安全与控制技术、新能源发电及接入技术、电力特种机器人技术、电网信息和通讯支持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电网环保与节能技术和点测量技术等基础技术等技术领域。
早动手重细节寻求“突破”
“国内大多数机构对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研究是从2006年以后才起步的。我们研制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2005年就在500千伏济南长清变电站投入运行,完全可以满足日常巡检的实际需求。动手早,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瞄准国际领先水平,重视细节设计,提前进行关键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储备,这是我们科技创新一直坚持的原则。”山东电科院科技发展部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身高1.1米的白色机器人每行进三五米就会自动停住脚步,时而抬头向上观望,时而头颈后转180度,一双好似戴着墨镜的电子眼酷劲十足。这是记者在500千伏济南长清变电站看到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巡检时的情形。他整体采用小圆弧的棱角设计,取代了原产品圆弧造型的设计,线条简洁明快,稳重大方,富有极强的科技感。由于机器人的外貌与美国电影《机器人总动员》的主角“瓦力”特别神似,工作人员们亲切地称其“瓦力”。
山东电科院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项目负责人李冬松介绍说,该产品外观设计秉承了“汇聚领先科技,体现科技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造型设计融合科技与现代美学,整体造型端正细致,系统布局紧凑合理。产品外壳采用无污染、抗冲击、高绝缘的ABS树脂材料,具有较好的环保性和安全性。产品外观采用了“仿人”化创新性设计,整体颜色融合变电站“环境”因素,同时配以红色的机器人颈部绕圈与多色的告警指示灯点缀,使得整体设计简约而富有活力。
据了解,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专利群,包括10项核心发明专利,33项外围专利。2010年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2年获得“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产品设计金奖。目前该机器人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60多个变电站推广使用,已发现大量的变电站设备缺陷和故障,保障了电网的可靠运行,受到广大客户好评。在以后的五年,国家电网公司拟逐步扩大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应用,2013年已经推广100台。
“这次获奖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将重点从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用电技术等领域,依据技术先进性和授权的把握性,遴选优质专利争取获得更多新的突破。”山东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山东电科院院长王传庆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