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微电网系统稳定、可靠
据了解,在国家惠农惠牧政策的支持下,哈日干土嘎查牧民整体搬迁至赫尔洪德村,建立生态移民新区。由于赫尔洪德村远离主网电源点,为保证小区公共服务体系尽快完善,蒙东电力决定在赫尔洪德移民村建设分布式发电/储能及微电网接入控制和35千伏配电化试点工程。在35千伏东乌珠尔变电站—赫尔洪得风光储电站新建35千伏配电化线路53.3千米。
35千伏配电化恰好解决了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短、35千伏标准线路造价高的问题,而风光储发电站作为电源点,为线路的正常供电提供了保障。2012年6月30日,赫尔洪德风光储互补发电站的投运,让从荒漠中整体迁移出来的赫尔洪德移民新村通了电,让电网伸向了草原的更深处,亮起的点点灯光,成为牧民生活新的希望。
“有了电生活太方便了,新买了洗衣机,电饭锅、电炒勺,想考察个什么事情电脑一打开,天下事情全知道了,”哈日干图嘎查牧民那木拉表示,“现在我已经熟练的操作微机进行网上购物了。”据介绍,哈日干图嘎查牧民依靠稳定的电力搞起电气化畜牧业,新居依靠多网融合技术接入了数字电视、固定电话、互联网端口,同时牧民还享受到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登录互联网、进行视频点播等增值服务。同时,网络平台拥有同步采集电能量信息系统功能。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赫尔洪德风光储互补发电站自从投运以来已累计发电55万度,其中风力发电8万度、光伏发电47万多度,整个微电网系统稳定、可靠,为农村可再生能源分散接入配电网相关技术研究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风光储电站被陆续推广
据了解,在保证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的前提下,10千伏线路的供电半径应为15公里,35千伏线路的供电半径是30公里。如果负荷密度较小,线路延伸的距离可以长些。而在呼伦贝尔地区,由于电网建设相对滞后,超过供电半径的10千伏线路和35千伏线路依然有很多,甚至有部分10千伏线路的供电半径超过了100公里。
为进一步提高农网供电质量,呼伦贝尔正加快推动农网改造升级。35千伏配电化能够解决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短、35千伏标准线路造价高等问题,再加上风光储发电站作为电源点,可为线路的正常供电提供保障。因此,呼伦贝尔供电公司在额尔古纳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陆续推广了35千伏配电化项目,让电网不断向草原的更深处延伸。
“在蒙东电力公司辖区,无电地区大部分集中在呼伦贝尔地区,有一部分分布在边防线上,还有一部分是分散在河流沿岸的牧民。下一步,呼伦贝尔供电公司将加大农网改造力度,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要求,在这些无电地区普及两三家合用一个风光储电站的供电模式。”蒙东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链接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边远地区农牧民用电、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组织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冀北电力公司、蒙东电力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农村可再生能源分散接入电网的实验研究,主要开展两个实验研究项目。除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赫尔洪德风光储互补发电站及微电网系统外,还建设投运了冀北围场分布式发电/储能及微电网项目。冀北围场分布式发电/储能及微电网项目建设村庄模式微电网一个,包括2台60kW风力发电系统、50kWp光伏发电系统、80kW/128kWh储能系统、微电网运行控制及能量管理系统、微电网保护及安稳系统等10个子系统,建设单户模式微电网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