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多方面的效益来看,在适宜的环境中,采取风能、光能互补发电并储存输出电能的风光互补发电方式,并非解决无电问题的权宜之计,而是一种“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从社会效益来看,风光互补装置的安装、调试、维护简单易行,比大电网延伸更及时、更容易解决无电人口迫切的用电需求。而且,现有的风光互补方式技术成熟、运行稳定,完全可保证合格的电能质量以及连续的供电。
从经济效益来看,由于无电地区绝大部分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理位置偏远,本就是电网建设难啃的“硬骨头”,而且后期维护、线损还需不断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相比之下,风光互补发电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用电负荷情况和资源条件进行系统容量的合理配置,可降低发电系统的造价。无论是何种环境,还是何种用电要求,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都可作出最优化的系统设计方案。
从环境效益来看,传统的大电网延伸方式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而风光互补则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馈赠,实现发、输、配、用的就地组合,节约了占地、杜绝了污染,保护了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为符合我国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潮流。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社会发展,政府鼓励农牧民集聚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散居的人们可能走出深山、密林、草原,形成村落、城镇,风光互补也将从户用型发展为微电网模式,条件更成熟时,还可从离网型发电站升级为并网型发电站。届时,风光互补这种发电方式不仅可以完全满足当地居民的用电需求,还可能源源不断地向外界输出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