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底,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联合北京市各区域政府共同发布“网格化”配网规划成果,未来的首都配网,将以通州环渤海总部基地为代表的A+供电区域,供电可靠性将达到99.9999%,年户均停电不超过30秒。
“44016个网格,平均每个网格4.2公顷,每个网格都是首都配网规划变革的象征,既与区域发展相适应,又主动引导和服务地区经济。”
1月13日,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助理马林峰思索着如何将进一步完善“网格化”配网规划,及时掌握地区规划动态调整,修编完善一次网架、自动化和电力管道等规划内容。
5.74万平方米的城市生态轴线,滨水宜居的城市空间,环渤海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北京市东南五环外,通州台湖镇,环渤海高端企业总部基地正在向着具有全球影响力合环境友好型高端商务新城蓄势进发。
2013年,《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网格化”配网规划》成果纳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这一区域愿景的实现注入强劲动力。而这次成果的发布也让首都配电网规划真正走在了前边。
为何要规划配网,配网如何规划,规划后的配网如何落地?2013年,国网北京电力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之际开启了一场配网规划革命,以“网格化”配网规划建立坐标轴,让答案一目了然。
横坐标:“内忧外患”规划配网势在必行
“2012年,北京城市户均停电时间是57分钟,而这一数据在巴黎仅为15分钟,东京为9分钟。”在2012年7月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年中工作务虚会上,马林峰毫不避讳地揭露了北京配电网存在的差距。
一石激起千层浪。0.0009%的差距让参会的各部门负责人各抒己见,探讨起差距的原因。10千伏配网规划主要依据上级电网的安排,配网随用户需求建设,与城市规划衔接不紧密,部分规划内容负荷预测精细度有待提高、储备项目不系统、规划指导性不强等问题,慢慢浮出水面。
此外,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发展快速,配网的功能和形态以及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等需求都在发生变化。新老问题交织都需要配网规划的变革与突破。
“新加坡配网呈花瓣型结构,纽约曼哈顿配网采用米字型结构,巴黎、东京为‘手拉手’环网结构,电网之间有着很好的联络支撑作用。”马林峰指着北京电网分布图说,北京配电网络呈放射性布局,配网整体互倒互带能力仍需提高。
这次会议结束后,国网北京电力迅速探讨解决路径。在逐项对比分析后,2013年“网格化”配网建设理念渐渐成型。
纵坐标:“自下而上”细分格子精确预测
“网格化”配网,顾名思义,就是依据地区控制性规划,将不同用地性质和开发深度的地块进行归类,划分为若干个小格子,然后对每个格子进行负荷预测,有针对性地编制配网规划。
要实现这样的规划,就要打破以往“自上而下”的规划,转变为“自下而上”,按照先10千伏再110千伏的工作方式,以用电需求为导向,以实测负荷为模型,开展差异化负荷预测、网架规划。
大的方向明确后,2013年3月,一场极为复杂的网格划分和负荷预测工作随即展开。马林峰说,“分类的颗粒度必须精细,比如工业用地可细分为电子设备制造、汽车制造、食品加工、制药、纺织等多种工业性质,负荷特性有明显差异。”
国网北京电力按照建设用地中居住、工业、商业等单一功能最小化原则划分网格,依据控规,将北京市建设用地划分为14类共4.4万个网格。同时,参考负荷密度、行政级别、功能定位等因素划分网格,将北京市划分566个小区,并分别定义为A+、A、B、C、D五类供电区域。
准确的负荷预测是配电网规划的基础和前提。“以往做负荷预测是靠经验数据,经过多年的发展,电网负荷数据和负荷水平都有变化。比如银行、数据中心类用户实测负荷密度分别达到原负荷指标的200%和180%。”国网北京市电力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娄奇鹤解释说。
国网北京电力将用电客户群细分为44类,选取3262个典型样本,收集每个样本2008至2012年每小时电量数据作为测算基础,在此基础上计算负荷指标。同时,结合历史负荷趋势及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采用时间序列、人均拥有量等方法预测2014至2020年的逐年负荷水平。